13.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 )
①庸 ②调 ③徭役 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1.“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①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唐玄宗实行募兵制,主要是基于 ( )
A.减轻农民负担 B.消除割据隐患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军事力量
10.关于隋唐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形成,标志是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B.唐太宗任用高官主考,以后成为定制 C.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D.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9.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 )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8、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的共同特点是 ( )
A、调整统治政策 B、虚心学习
C、重视用人 D、发展农业
6、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是 ( )
A、调整生产关系 B、缓和阶级矛盾
C、增加政府收入 D、巩固国家统一
5、“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朝诗人胡曾在诗中表达了隋炀帝开凿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关系是 ( )
A、因果关系 B、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D、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相矛盾的关系
4.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3、隋朝有一位大商人欲运一批货物从余杭出发到长安,他所经水路应该是 ( )
A.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黄河--广通渠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黄河--广通渠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黄河--广通渠
D、广通渠--黄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