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德国还处于 四分五裂 状态,严重阻碍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统一的核心力量: 普鲁士 邦国实力强大。
(3)核心人物:铁血宰相 俾斯麦 。
(4)统一方式:通过 三次王朝 战争。
(5)统一时间: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德意志帝国。
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内容
①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 政体。②皇帝权力:皇帝掌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③宰相权力:宰相主持 内阁 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 皇帝 负责。④议会权力:议会是 立法 机构,由 联邦议会 和 帝国议会 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掌握实权。帝国议由会成年男子组成,实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 联邦议会 和 皇帝 的批准才能生效;⑤国家体制结构:是一个 联邦制 国家。
(2)宪法的特点: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3)宪法的影响:①进步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 资本主义 的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局限性: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保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 专制主义 和 军国主义 的封建传统残余。
专题纵横4: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不同点:(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英国的元首国王,只是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帝国的元首是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实权。(2)议会的地位不同:英国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限制王权,监督内阁,首相及其内阁须向议会负责;而德意志帝国议会由皇帝主宰,仅有立法权,且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和地位不同: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权力很大,握有行政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德意志帝国政府首脑虽是宰相,但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总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一种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专题纵横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专题纵横6: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1、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异:(1)英国议会:①从结构上看:由英王、上议院、下议院三部分组成。②从职权上看:英国上议院有两种职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英国下议院的职权主要有三种: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③从内部组织上看:上院设议长一人,由大法官兼任;下院设四种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议会党团和服务性的行政机构。下院由组成内阁的本党议员构成。
(2)美国议会:①从结构看: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②从职权上看:美国国会两院地位是平等的,两院平等行使立法权:两院共有的权力主要有:立法权、财政权、调查权和弹劾权。参议院有批准条约权、对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的批准权。众议院有财政案、弹劾案的提案权,以及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任何一位获得绝大多数票时,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1人为总统的权力。
项目 |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
英国君主立宪制 |
国家元首 |
总统 |
国王 |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
选民选举产生 |
世袭 |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
任期制 |
终身制 |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
有 |
无 |
政府首脑 |
总统 |
首相 |
政府如何产生 |
总统任命 |
议会产生 |
国家的权力中心 |
总统 |
议会 |
专题纵横7: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的异同点
项 目 |
相同(似)点 |
不同点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①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②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③政府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
君主是世袭的终身制 |
议会制共和制 |
①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 ②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权力受议会的制约 ③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组阁或选举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
专题纵横8: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君主立宪制主要有两种:即议会制和二元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定权,可见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就实行的是这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专题纵横9: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⑴从表面上看: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
⑵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专题纵横10: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一览表
国家 项目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1875-1940 |
德国 1871-1918 |
日本1889-1945 |
国体 (国家性质) |
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政体 (政权形式) |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
议会制 君主立宪 |
总统制 共和制 |
共和制 |
二元制 君主立宪 |
二元制 君主立宪 |
国家结构形式 |
单一制度 |
|
联邦制 |
|
联邦制 |
|
政府组织原则 |
民主集中制原则 |
|
分权与制衡 |
|
|
|
政党政治 |
一党执政 多党合作 |
自由党、保守党、工党等 |
民主党 共和党 |
|
|
|
立法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议会 |
国会 |
议会 |
君主 议会 |
议会 |
国家元首 |
国家主席 |
世袭君主 |
总统 |
总统 |
世袭君主 |
世袭君主 |
政府首脑 |
国务院总理 |
首相 |
总统 |
总统 |
君主、相 |
首相 |
考点4、太平天国运动
1.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3)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1)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3.《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3)评价:1)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实施条件,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考点5、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