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8.(1)指出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2)简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结合史实说明其必然性。 (4)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1)战国时的儒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并没受到格外重视。(1分)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学说被压制。(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1分)

(2)表现:民主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指责儒家经典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1分)

  原因:①明清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儒家思想走向极端,封建制度弊端日益暴露。(1分)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要求个性解放、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分)

(3)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1分)必然性:①康有为出身封建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1分)②是维新变法的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1分)③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软弱。(1分)

  陈独秀强烈抨击孔子。(1分)必然性:①北洋军阀袁世凯破坏民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分)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分)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1分)

(4)原因: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1分)②发扬和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和谐甚至国际和平。(1分)

7.14-18世纪,西欧先后产生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进步思潮;19世纪中期,又出现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进步思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分)

(1)分别概述上述四种进步思潮的核心内容。(8)

(2)概括指出以上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8)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8分)

(1)核心内容:①人文主义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3分)。②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并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一套政治构想。(3分)③自由主义要求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张自由竞争(2分)。④马克思主义要求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2分)。

(2)背景: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影响: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

(3)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辛亥革命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新文化运动中民权、平等思想等为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3分)。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2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大批先进青年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最终走向光明。

6.回答:(1)在18-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如何?这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此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是否把握住了这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分析其原因。 (3)20世纪的中期开始,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概述新中国工业在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方面的成就与失误。(13分)

(1)状况:清朝封建经济一度繁荣,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封建统治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凭借炮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外国廉价商品涌入中国,中国被卷进西方殖民体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民族工业有了一些发展。没有把握住机遇。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压迫,民族工业发展极其缓慢。

(3)在一五计划期间,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此后,由于大跃进的“左”倾冒进和“文革”的动乱,延误了发展;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把握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促进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6分)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变革?这些变革说明了什么?(6分)

(1)实践:领导城市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正确的革命方向;1927年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井冈星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理论:毛泽东写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理;这样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的道路。

(2)①建国初-1956年;建立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③1992年十四大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市场为主要的调节手段。

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制定方针政策。

3.(1)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及其影响各是什么?

(4)16世纪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因又是什么?

(5)简要分析中国在第二、第三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

(1)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通常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通常上升到理论高度。

(2)封建制度建立早,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3)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使西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火药传入欧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4)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5)中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资本主义列强对化商品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清政府政治腐朽,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和教育;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内市场狭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基础薄弱。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长期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修改中共“八大”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导致“左”的错误在60、70年代进一步发展。(12分)

1.(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2)三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概括指出三位伟人对中国的突出贡献?(4)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3分)

(2)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5分)

(3)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积极投身实业救国。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或答:创造性地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接轨;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运行格局;大力推行改革,使中国现代化形成开放的模式等)(5分)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

 0  330476  330484  330490  330494  330500  330502  330506  330512  330514  330520  330526  330530  330532  330536  330542  330544  330550  330554  330556  330560  330562  330566  330568  330570  330571  330572  330574  330575  330576  330578  330580  330584  330586  330590  330592  330596  330602  330604  330610  330614  330616  330620  330626  330632  330634  330640  330644  330646  330652  330656  330662  330670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