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世纪的最初20年和最后20年,中国在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过程中均出现了重大的进步。

(1)请以史实说明,这两个时期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各有哪些表现? (2)最后20年中,中国的现代化与最初20年相比,起点和目标有何不同?

(3)最后20年中,工业化进程中,在管理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原则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政治上必须清除的主要反动势力是什么?

(5)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20世纪最初20年:   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出现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有较大的发展;   ③.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20世纪最后20年:  ①.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方面:中国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③.思想方面:全党和全国人民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空前解放,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2)不同: ①.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近代化,后者是在中国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    ②.前者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后者的目标是建设富强的中国;    (3)变化: ①.管理体制:由强调国家的直接管理,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为强调国家的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所有制:由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  ③.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和政策共存的体制

(4)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三座大山。

(5)原因:①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②中共实事求是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优化了经济建设的环境;④重视科技教育。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3. 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

(2)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分别提出了哪些方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成就主要有哪些?

(1)①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②八大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共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①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八大,是中共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时机、中心内容方面概括相同之处,并予以说明。这三次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并予以说明。    ⑴.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⑵.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的斗争;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⑶.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国家;    ⑷.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但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八大的探索难以付诸实践。

10.(1)概括指出20世纪50、6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相互关系。

(2)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根据以上变化,你认为决定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50年代,斯大林在位时中苏友好,苏联从物力、人力、科技等方面给中国以巨大援助,并积极同中国建交,从而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  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如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撕毁几百个协议和合同,还增兵边界,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并采取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禁运等措施,企图加以扼杀,因而中美对抗,如中国抗美援朝等。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走向争霸,但优势在美国方面,如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中美建交。

原因:苏联对内压缩消费,扩大积累,加速重工业发展,对外加紧经济掠夺,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美国受危机冲击、侵越战争挫折、欧共体和日本同其争夺世界市场并占居优势等,使经济增长缓慢,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中国受到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与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开展反霸斗争。

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8.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欧关系的主要特点,(3分)并简述中欧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②近代中欧关系主要呈现出怎样的特征?(1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欧关系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④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体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①特点:时间早;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主;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欧洲)或中华文明占主导地位。(3分)  影响:中国丝绸等传人欧洲,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生活;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有利于摧毁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兴起。(2分)

   ②特征: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1分)  影响: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使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西方科技及政治思想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分)

   ③特征:中国和西欧“冷战”对抗;和东欧加强团结与合作,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2分)

   原因: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④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等等(3分)

 0  330471  330479  330485  330489  330495  330497  330501  330507  330509  330515  330521  330525  330527  330531  330537  330539  330545  330549  330551  330555  330557  330561  330563  330565  330566  330567  330569  330570  330571  330573  330575  330579  330581  330585  330587  330591  330597  330599  330605  330609  330611  330615  330621  330627  330629  330635  330639  330641  330647  330651  330657  330665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