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材料解析题(17分)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所产绫绢调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通鉴选·杨炎与刘晏》
材料三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
材料五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议,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结束。……河北灵寿县清廉村68岁的农民王三妮,自投资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铸成一尊“告别田赋鼎”。青铜鼎的铭文最后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之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燕赵都市报
(1)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征税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哪些规定有利于商业发展?(6分)
(3)材料三表明的是什么税法?(1分)这一税法显著的特点是什么?(2分)
(4)材料四表明的是什么税法?(1分)与材料三相比,税制内容有何不同?(1分)
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1分)
(5)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国家取消农业税的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