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国家的安全战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集中精力进行和平建设真正有了可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②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③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科学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制定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2)调整:①提出了不结盟政策,这是对我国始终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善和具体体现。②坚持对外开放政策。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复习思路]
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此外,外交政策的制定还受到国际形势、国内政局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分阶段把握新中国外交政策内容的变化及原因,是把握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轨迹的基本方法。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①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原因是中美仍处于对立状态,中苏关系恶化。③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中美关系;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在北方威胁中国的安全。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专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