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5  403  409  413  419  421  425  431  433  439  445  449  451  455  461  463  469  473  475  479  481  485  487  489  490  491  493  494  495  497  499  503  505  509  511  515  521  523  529  533  535  539  545  551  553  559  563  565  571  575  581  589  3002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四):社会热点类话题

【内涵解剖】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往往是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它们常常成为当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尽管高考作文要求回避热点,但文章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要求有针对性和时代感,高考作文就不能不涉及这些热点。热点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生命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十分广泛。有国际的,例如和平与发展、环境保护、贫困和饥饿;也有国内的,例如WTO、西部开发、党的执政能力。要写好这类话题作文,必须热情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尤其要了解人们谈论较多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广泛深入的思考,使文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佳作赏析】
    ★话题一:学会调整
  读完《渔夫的誓言》,你有什么感想、联想?请以“学会调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有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将错就错。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一次渔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抱着饥饿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是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写作提示:在审题立意阶段,这篇寓言故事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一些同学可能会抓住“誓言”两个字不放而大作文章,甚至去论证“愚蠢的誓言”或“愚蠢的人”。虽然这都是这篇寓言的所包含的内容,却不是主要内容。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誓言”代表的是理想、志向、目标与执着、坚定、顽强,表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含义,为什么渔夫“却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呢?原来,他的“誓言不符合实际”,虽然他对誓言也作了变化,却总是比现实的改变落后一步。由此引申,我们即可提炼出两点作为作文立意的基点:理想(目标、愿望……)和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当现实条件发生变化,理想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写这篇作文难度不大,因为很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有人拼了老命也要考清华北大,而不管自己是否有那份潜质。但要写得有深度,却不容易,因为这个话题不仅仅囿于考大学,它完全可以联系整个人生来写。
    文体也不难,无论是平常的议论文,还是优美的散文,或者清新的记叙文,都能够出彩。但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体特征一定要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强调的是“理想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能一提到理想就要写如何坚定执着,这和材料的主旨――调整(即变化)――是背道而驰的。
    例文一
学会调整
安曦洲
调整,再调整……
生活在于调整,学会调整,才能适应生活。
调整是对方法、方式、思维的主动改变,较今日墨鱼明日蟹这样的变化高级、复杂。渔夫虽天天变,却从未从思想、方法上调整,于是饿死便理所当然。
    造物主赋予了各种生物不断调整的能力。基因突变将生物的生存方式不断调整着,虽多数突变个体仍不能存活,但留存下了无数更适应环境的个体。在这复杂的调整过程中,生物进化的脚步缓缓迈出。若无此调整,恐怕至今生命仍在原始海洋中挣扎。
    作为有思想的人类,也是在各种各样复杂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发展前进。没有调整,不管是人、国家还是民族、社会,都不能生存。
    追求财富的人们在不断调整着致富的途径。盖特上尉从年轻时就开始了各种创业,创业方向的不断调整让他排除了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致富方案。终于,他在七十高龄调整到了最佳途径。“肯德基”一炮打响,财富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
追寻胜利的军事家们也在为了千万人的生命而不断调整着战略战术。面对法军的猛攻,库图佐夫元帅及时将消极防御调整为诱敌深入,冬日的严寒打败了法军,胜利的天平垂青俄国。没有这及时、准确的调整,也许俄国将不存在。
    而科学思想的调整,也让人类一步步向自由之国的圣殿迈进。史蒂芬?霍金,这位轮椅上的爱因斯坦,正是在将他的宇宙论思想向新的科学观察结果不断靠拢,不断契合的调整过程中,才站到了科技的最前沿。
    调整,再调整……人在调整中前行。不会调整的人只能面对绝境。爱丁顿面对科学思想的喷涌,却不能调整自己的科学观念,于是他从科学的巅峰跌下,再无任何进步。不会调整的国家也必遭侵略。大清帝国不能将自己从泱泱大国的幻想中调整出来,纵大国泱泱仍趴在了列强脚下。试想:八旗子弟若多调整、善调整,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世界历史恐怕应重新书写。
    调整,再调整……生活就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我,调整方法的过程。学会调整,才能赢得生活。
    评点:从主题上说,文章是扣题的,而且起点较高思路开阔,所举例子都围绕中心又收放自如。但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通篇基本上是材料的堆砌,没能恰如其分地组织成一个整体,显得松散和深度不够。
    例文二
转  弯
陶相伊
    古人常叹“占春长久,不如垂柳,春恨十常八九”。春逝时,我们更多的是顿足凭吊,而忘记了如何去寻找下一季的柳暗花明……
    了解苏轼,也开始敬慕苏轼,他的洒脱豁达总赐我打开心锁的智慧。
    苏子的波折一生,因他善于摆渡而充盈着水性的灵韵。不惑之年,遭遇乌台诗案,贬至黄州,但他并未沉沦于“极穷”境遇。他泛舟古迹,忘却名利,寄情雄山大川,将古今往来的悲欢作一番含英咀华,豪抒一曲《念奴娇》;古稀之年,再度被谪放。于荒远的海南岛,朱门酒肉不再有,食芋饮水充饥肠,他却诵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此随物赋形,苦中行乐,的确不失为一种美事。如此,放逐也就意味着一种积极的转折。
    他是人世出世间飘逸的浪子。多次遭贬迁徙,但从不为眼前的霹雳打击呼天抢地,从未有过灰土面色,零落窘态。“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徘徊过;因为变法,他一贬,再贬,三贬!纵然如此,他还执念着心中那个起舞弄清影的天上人间,以惯有憧憬、调和心态去尝试那番自古难全的滋味。于是,遗给后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咏叹,平静而深长。
    他是畅行于儒、道、佛三家的智者。在悲欢沉浮间,终是平静乐观地细尝如醪人生。
    “醉醉醒醒,凭君会滋味”――他机敏地发挥着主观能动。以求身心的怡然。
    “酒勿嫌浊,人当取醇”――他永葆明净淡泊,以达明志致远之境。
    流浪于尘世间,怎能没有因苦难而放任逐流的失意之时,对此,苏子付诸谈笑,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的心态掌舵,于是,机动地在理不清的狂澜繁思中及时靠岸。“目遇之为色”,他大敞心窗,给自己无限辽远之景。
    社稷梦难平,他选择了另一道窗口的风景,他认为,和光同尘并非隐忍苟活,暂时的忧心只是因为开错了窗。
    他有太白的放旷,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猛浪洪流……
    他有陶潜的恬淡、隐逸之趣,坦然应对仕途波折。退而独善其身,纵情与广袤寰宇,尽抒禅悦……
    不回避心灵的痛创,既在沸思中激流勇进,又在不断转弯时思辨和扬弃。如此,世间的淫雨也变得内涵丰富……
    有云卷云舒的变幻,才是完整的天空;有月盈月缺的无常,才升出对佳期的守望。在生途中行进,不必死守山穷水尽的无助而忘却了实现快乐的主旨。
    没有可以重温的旧梦,没有固存一世的牵绊。变,是流世间惟一亘古未变的主题……
    峰回时,转弯回望――“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眼下新机,莫笑当初惘然模样。
    评点: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有时甚至沟壑遍布;我们需要学会高速“转弯”,只有这样,才会优裕自如。苏子为我们解读了这种智慧。文章从历史人物切入,挖掘人物身上的精神内涵,取材快捷,意味深刻;诗词运用丰富熟练,可见作者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文章在行文思路的流畅性上稍显不足。
    ★话题二:协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个和尚没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材料二: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动;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进洞里去。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读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开放,内容比较宽泛,写作自由度比较大。这也是一个开放型话题作文。但,并非无限制开放。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必须充分地理解童谣的内涵,把握其寓意。“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有水喝”,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不合作”,彼此之间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进洞里去”,这是合作的结果。由此可见,“人不如蚁”的关键之处在于“是否协作”理解了这么多,文章便好下手,可以写与“协作”有关的人、事或由此生发情感,或发表见解。设计此题的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协作”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自私、偏执,缺乏健康的正确的人格,缺乏合作的理念,借助这一话题,让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协作”,不要逞“匹夫之勇”进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理念。
该话题的开放性,宽松性,灵活性也较大。面对这一话题,某些学生往往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或就重避轻。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善于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变宽泛为单一,进行大题小作,可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从某一角度来写。或就生活中的某一件“协作”成功事展开议论,或记叙一件缺乏协作精神而导致失败的事件,或直抒胸臆,呼唤协作精神等等,但,万不可笼统为之,而应择其中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详摹细雕。
此外,在表达上,即可以记事,也可以摹人,又可以议论升华,直抒胸臆,只要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升华思想,让人蒙受伟大而无私的协作精神感化,产生一种人生的感悟即可。
例文一
团队VS个人
卜  旭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轻轻松松进洞里。”读了上面的这首童谣,不禁要想,蚂蚁们把米搬进洞后会怎么做呢?
一种可能是将来分食,大家平分,吃完了以后再一起去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三只小蚂蚁谁不服谁,都想独占米粒,于是有自相残杀,结果呢?自不必说,三败俱伤,谁也没吃到。
如果问人们会选择哪一项结果,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然而,真正当金钱、利益、权势、梦想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后者,并且还会告诉我说:“谁说三只蚂蚁都吃不到米粒?我就会是那个胜利者。”没错,假如这世上只有三只蚂蚁,你杀掉了其中两个便成了世界的主人。但事实是,这个世界很大,外来的危险很多,杀掉了自己的同伴就等于剥弱自己的力量。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是这个道理。当你认为成了胜利者时,你又怎知会不会外来的敌人抢走你用同伴性命换来的米粒;当你吃完了这米粒时,你还会不会对重复。“一只蚂蚁来搬米”的故事;而到了那时,你又一定会是胜利者吗?
削弱了同伴,就等于削弱了自己,那么,你也许会说:“好吧,我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这个团队中,什么也不做,行吗?”“什么也不做”就想待在团队中,你在做梦吧!假如,在一支队伍当中,人人都像你一样,就好比组成物质的分子,若一个个分子都懒洋洋的休息,那么物质还会存在吗?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是我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才使我们的团队充满生机,充满创意,而在这集体当中的分子才会闪耀灿烂的星辉。
让我们记住太平天国的教训,互相信任,互相协助,切不可让我们自己的尖刀,屠杀了同伴,屠杀了自己的前程。
我们要记住“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教训,为集体,也为自己注入一支甘甜的清泉,在集体中铸就我们的意志,耀闪我的光辉。
让我们在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引领下,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在团队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青春,放飞我们的理想。
请为个人,在团队的天空下,做一颗耀眼的晶星。
评点:凡名篇佳作,都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本篇作文便十分注重发展等级,全篇明白通畅,语脉贯通。小作者由材料入笔,对童谣进行设问、分析并拓展开来,并联系到人类对利益、金钱等的抉择。是“削弱了同伴”还是“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协作”,文章从正反两面论证“协作”的重要性。入笔自然、清新。文末呼唤“协作精神”,立意较为新颖。此外,句式灵活多变,尤其是最后三段,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更显语言的凝练。
例文二
小水滴,你的力量有多大?
李莹静
我是一滴小小水滴,自幼自己生活,不知道家是什么,不知道亲人,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小水滴,你快把我载走吧!”大船哥哥央求道,好呀!好呀!我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可是大船哥哥竟然纹丝未动。“小水滴,我要去远方环游,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我心里好难受呀,找到了花叶子上面的小露珠,她告诉我在这片花海的另一面有无数个像我一样的小水滴― 一条清澈的小河在静静地流淌,为了朋友,为了我的家和亲人我踏上了寻找的路程,我不停地在花叶和花瓣上滚动一朵连着一朵的,花儿姐姐们被我感动,她们向风儿阿姨借一缕轻风将我吹到了花海的边缘,哇,好清凉呀,微风吹着我的面颊,让我感觉好惬意,可是的叶子上来!”紫腾花儿姐姐喊到,在我上去的一瞬间,就顺着她们叶尖滴进了凉凉的液体里“欢迎回家”我被簇拥着,好温暖,我们小小的水滴会汇成一条小河,可以载着大船周游世界,我们也要融入海洋妈妈的怀里了。
小小水滴汇成小小河流,在汇成大大海洋就可以载重重海船去放眼世界了,我们相互簇拥着,一个挨着一个的向前流着,大船轻轻地浮着,看!他还在傻傻地笑着,他说我们就像他身上木板,紧紧地靠在一起,不露任何间隙。
我们说是每个小水滴都很负责,认真而已,在她们心里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努力才能推动大船。
评点: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佳作。文章紧扣话题,从“团结协作”这一角度切入话题。以“小水滴”的自述形式结构全篇。,结尾升华主题:只有互相协作,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大业. 形式新颖,立意深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此外语言清新自然,文笔灵动。
    ★话题三:生活中的矛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矛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包容了太多的概念和倾向,审题的时候必须把它具体化,否则中心不易明确。而命题中的限制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生活中”,也就是说,我们在立意的时候,既要紧扣“矛盾”,又要不脱离生活。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例子都说明了人的真实的思想品质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也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人情冷暖的问题。“矛盾”由此解开。必须注意的是:“矛盾”包含了对立的两方面,只单纯论述其中的一面是不对的,写作时要立足于如何解决矛盾,克服矛盾,从对立面的关系入手。也就是说,只停留在材料表面,去累赘地记叙事件是肤浅的,必须要对这些现象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升华,提炼出中心。
    比如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思路:怎样才能解决矛盾呢?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材料中涉及到的做人原则又是什么呢?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有爱心,不自私。在坚持这样的原则的前提下,抵制世俗眼光。应该说,只有这样的立意倾向才算是吻合了出题者的基本意图。
    这则话题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同学大量去记叙描写沉重的人际关系,立意阴暗,没有进取意识,是不可取的。
例文一
左手右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或死,而是从你的左手到右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听到妈妈的病人家属的争论,保大人还是小孩?白发苍苍的说保小孩,年轻英俊的说保大人,我听到他们说话时心被冰冻的声音,卡,再清脆的破裂声震耳欲裂。
    出世人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问题,而我所面临的仅仅是今天吃干饭还是稀饭就让我烦恼了十七年。
    许多美妙、漂亮的东西抓在我左手,许多世俗但有用的在我右手,每一天,每一天不停地选择,不停地要仍掉,我的左手右手不停地疼痛。
    金丝雀纵有丰衣足食,却始终无法展翅飞翔,雄鹰纵有广阔蓝天,却始终饱受风雨。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笑一痛之间,有如此之鸿沟让人无法逾越。
    矛利还是盾固这个争论了千年的问题到现在依然遥不可及,如果有一根指挥棒画一根标准的尺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烦恼,但哪儿有?问苍天怕也无法回应。
    很多事情我们以为不会忘记,而就在这恋恋不忘中被我们遗忘了。这就是生活中的矛盾。我总是渴望像婴儿般纯洁的心灵,甜美的笑容,却无法不在一天一天中变得势利,面对生活,总是无可奈何的矛盾。
    经常我会梦到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还是右?我站在那里汗流浃背,一滴滴就那么顺着背脊流下来,滴,每当这时我都会挣扎着醒过来,心里隐隐约约地痛楚着,却无法知道自己最终的选择。而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时常有,我总是心力交替地面对一个个背道而驰的路口。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一个个矛盾堆砌的缝隙中穿越而行,弄得血肉模糊。
    如果可以,我愿意向着太阳一天一天快乐地生活,可为什么你总要问我左手右手要哪一边?
评点:这篇作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生活中的矛盾比作“左手右手”,再现了命题的意图,并为行文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文章紧扣矛盾,又不脱离生活,语言流畅。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只是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给人的感受,却没有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议论文没有针对性,没有发人深思、启人智慧的观点,应该说是不小的失误。
例文二
今天,昨天
    幽州台上停留着一双孤独的眼睛,从昨天的一千年望穿了明天的一千年,幽州的白日,寒冷得发亮,幽州的黑夜,寂寞得疼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眼睛里千年孤绝的泪滴始终不曾落下,难道是在等待明天的黎明?
    一半的孤独漂泊在历史的乡愁里,而一半的寂寞留给了虚幻的未来,就是没有今天。
    有那么多邀月醉行的乐,汉武铜人眼泪的重,只听见曹操悲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全是哀伤嘶哑的声昔,只看见魏晋的人们站在生命的山岗上,向尽头眺望,带着流水一样的忧伤。
    然而,站在今天的瞬息之中。向前、向后,无限延伸,向前、向后得到的都是矛盾,现实的矛盾。
    陶潜的菊花不再绽放,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玫瑰在说“我爱你”。红楼梦里的梦也不再真实,只能化作无人问津的桃花源,伴随着玛利亚。凯丽劲爆的歌唱,桃花扇也不再缤纷,而是化作一双双美丽眼睛,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痛苦。
    我总是敞开自己的天边,让王勃的落霞挂着,敞开自己的四月,让李贺的红雨乱落,也许这还不够,我要让那个有橙色瞳孔的画家画完他永远也画不完的向日葵,我要让那个狮子一样坚韧的音乐家谱完他的第十交响曲。
    可是,当黎明的第一丝光茫穿透我的天边时,一切都将结束。今天开始了,现实开始了,昨天的色彩归于黑暗,只剩下苍白得发亮的眸子,等待着,等待着明天的鸡鸣。
    矛盾,拉伸了昨天与今天的距离,我需要一个滂沱的雨季,可以溶下过去的每一朵云,我需要一个很深的夜晚,可以度过昨天的每一个黄昏。
    在现实里仰望,得到的只是瞬息,在现实里回眸,是一段悠长的历史在现实里眺望,是一片灿烂的光明。
    在矛盾中寻觅一千年,又一个一千年,历史踱了进来,充满了现实。
    也许有一天,陶潜的菊花再一次绽放,长沟流月,杏花疏影,吹笛到了天明。
    生命只有一次,让昨天的缤纷再一次在今天演绎,那么明天呢,明天已经在今天度完。
    评点:这篇作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剖析了“生活中的矛盾似乎无法避开”的道理,可是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不能给人以启迪。此外,高考作文语言要好,但并不是说语言唯上。立意鲜明、观点深刻也是不可忽视的。
    ★话题四:生活告诉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什么?门捷列夫说:“生活便是寻求新知识。”列夫?托尔斯泰说:“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未必能人人都深刻地认识了生活。写作“生活告诉我”话题,需要作者打开第三只眼――“慧眼”,不仅能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发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更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丰富与美丽,写出“见人之所未见”的独特感悟。
    比如,一位在医院陪病人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在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这么件小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卑微得不能再卑微;小姑娘不被人看见则罢,被人看见恐怕只有尴尬的份儿。假如你目睹这一场景,会涌现什么样的感想呢?恐怕会投去鄙夷的一瞥吧。这能当作写作素材吗?这能写出什么“生活告诉我”吗?
    作家鲍尔吉?原野刚巧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目睹这一幕后,他没有嘲笑小姑娘,而是觉得:“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作家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反问自己:为何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作家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学习鲍吉尔?原野,发掘并表现生活的美吧。
例文一
曾经,我恨过母亲
谭书弋
    母亲曾经在我眼中毫无地位,每每看到粗俗的举止,听到她那尖厉的嗓门,我就觉得烦。
    在读小学和初中时,母亲总喜欢拿我跟别人比。那些“教猪都教变了”、“你还不如别人的三分之一”的话,她总是家常便饭般向我扔来,使我幼小的心灵时时受到伤害,在她面前,我根本没有自尊可言。我发誓要考上大学,并不是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而是为了早日离开这个让我心寒的家。
    也许,厌恶母亲的感觉正是从那时萌芽的。当别人问我“爱母亲还是爱父亲”时,我总毫不犹豫地大声说:“父亲!”在我心中,父亲的高大与母亲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母亲的粗暴管制下,我变得不愿多说一句话,甚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样一直持续到中考,我那恼人的阑尾炎突然又犯了,痛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离政治考试还有半个多钟头,当我准备忍痛走进考场时,母亲竟对我说:“别死撑,大不了不考了。”我呆住了,这……这是我母亲说出来的话么?我咬着牙,倔强地摇摇头,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才没有发泄闷在心里的不满。
    从考场出来,我已大汗淋漓,抬头一看,操场上依然站着许多家长。不过,跑在最前面的竟是我的母亲。她大包小包地提着不少东西,急切地迎了上来,这儿拍拍,那儿看看,问我:“身体怎么样?撑得住吗?这是我刚买的药……”当着那么多考生的面,对我如此“亲热”还真让我怪不好意思。第一次见母亲那急切的模样,我既惊讶又兴奋,不知为何,默然之间,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忽然间,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的心里全都充斥着对母亲的怨言,却没有看到每天晚自习后母亲那瘦弱的身影;粗心的我还忽视了母亲穿针的动作不再麻利,忽视了母亲乌黑的头发中已经出现丝丝白发……
    升入高一,我住在学校,暂时离开了母亲。这些日子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渐渐学会了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母亲依然对我要求很严,但我已不再抱怨。
    母亲的确很普通,很严厉,但现在,我只想说:“母亲,女儿真的很想念您!”
    评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是多么困难,即使父子、母子之间也难免如此。母亲粗俗的举止、粗暴的管教、尖刻的语言,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心灵,以致“我”厌恶母亲,憎恨母亲,中考政治考试前到了高潮急转直下。考后“我”才深深感悟到母亲对“我”爱得那么深。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从“抑”到“扬”,以“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埋下伏笔,以母亲的“跑在最前面”“亲热”为契机,转折自然,真实可信。
例文二
生活应多一份经历
李祖金
    漫步在波浪起伏的江岸,望着对面连绵起伏的群山,尽管它不怎么悦目,我也已经知足了。
    告别了故乡,也告别了往日宁静的故土,随即接触到的是大自然以外的诱人的世界,接触到的是那喧闹的城市。于是方感人间不再那样宁静和平,也感到城市生活的拥挤和艰难。
    我默默地,静静地用串串足迹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瑰丽多彩而又充满善恶真假的世界上,我们再也不能拉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了,一切诱惑都要靠自己去思想、去选择、去抗拒。
    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我时常体会到:在繁忙的时候,埋头忙碌,觉得世界是一团凌乱的挤迫与紧张;人在闲暇的时候,又无所事事,觉得这世界是一片空白,平淡而无味。我时常会在对以往的缅怀与追忆中寻找寄托,但那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人生数十载寒暑,已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徘徊留恋的,对那些已经过去的做过多的追忆,只会剥夺自己向前开拓的精力,浪费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
    我们应该感到来到这个世界之不易,我们应懂得去珍惜。我们不能做一朵畏缩在墙角的小野花,因为它们将永远无法感受到参天大树所经历的沧桑。
    我们要勇敢地经历。多一份经历,就少一份平庸。当我们突然遭遇不幸和苦难,就让我们把它看做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吧;当我们感叹自己的平凡时,就让我们勇敢地去经历,无论是酸的、甜的,还是苦的、辣的。
    评点:如何看待尘世的真假善恶美丑?如何看待生活中突然遭遇的不幸和苦难?作者以心灵独白的方式,提出“生活应多一份经历”的感悟,激励读者战胜诱惑,正视艰难,拒绝平庸,勇敢开拓进取。主题积极向上,开掘较深。心灵独白诚挚真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话题五:学会生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请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社会、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构思时要认识到“学会生存”早已从钻木取火、人与自然的直接搏斗中走出来,演变为更为复杂的求立足、求发展的方式,应赋予文章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立意上体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
    话题作文写法灵活,可记叙,可议论。记叙时除交代清事件的过程外,还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一点内涵,最好有画龙点睛之笔。可以采用对话体、日记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如果不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运用借物喻人或拟人化的手法。议论文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按“为什么要学会生存――怎样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这一思路展开,可以对民族历史的程加以观照,也可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
    例文一
学会生存
屠国伟
(一)
    非洲有一种叫艾虎的小动物,当它把孩子养到基本能够独立生活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其轰出家门。孩子如果不肯走,艾虎父母就会狠心地将其咬走。
   动物尚且懂得学会生存的重要,更何况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呢?在很大程度上,学会生存要比直接得到物质援助有用得多。别人送你一条鱼,只够你饱餐一顿;若别人教会你如何捕鱼,你岂不是享用一生吗?
    在学习上,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事倍功半。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有人估计,近30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总和大概是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到2050年,人们所运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而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可见,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学会生存是生存的前提。
(二)
    有人说:“鲨鱼之所以能成为海上霸王,完全得益于它最大的缺陷――没有鳍。”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正是因为鲨鱼没有鳍,才促使它不停地游,否则它只能成为海底的一堆废物。鱼,没有鳍是可悲的,但鲨鱼却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敢于在逆境中磨练自  己。
    无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人并不一定只能听天由命。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有句格言是这样的:顺境中的笑脸容易被遗忘,逆境中的笑脸才让人刻骨铭心。
    竞争的社会会造成人心理的畸形,席卷而来的挫折、困难也许会让人痛苦颓唐,但是你想超越别人,你就得应付与承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逆境中磨练自己,才是生存的完整过程。
(三)
    一群羚羊正面临着两只猎豹的威胁,它们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井然有序地围成一圈,将两只猎豹包围其间。每只老羚羊身上都驮着一只小羚羊。恶战开始了,羚羊一上一下用强有力的前蹄踢着猎豹。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两只猎豹葬身在羚羊蹄下。  在强敌面前,动物往往显得很冷静,团结一切力量,度过难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国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面临着被竞争淘汰的危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欧共体的成立,企业联营兼并,强强联合,股份制的兴起……事实表明:只有力量强大了,才能叱咤风云,因此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一个人在面临巨大的挫折时,往往孤掌难鸣;几个人出谋划策、同舟共济,才有希望化险为夷。
    学会合作是学会生存的重要方面。
    要生存就得学会生存,要学会生存就得处理好环境与自身、竞争与合作等各种关系。我们是肩负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的一代,懂得如何生存尤为重要。我们确信:我们将是21世纪世界的主角,历史的焦点将汇聚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  因为这里将会出现―批生存、竞争的强者。
评点:本文以智者的口吻讲述了三个故事――艾虎教子有方、鲨鱼境求生、羚羊合作脱脸,通过故事里的事,又联系新形势下热点问题,展开精辟的分析,水到渠民地点明寓意。这种借师发题发挥的写法,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力度。
例文二
真实的生活
刘  达
生命中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日子告诉你我曾这样一步步走过。
                                                ――题记
9月14日 阴  有风
    联考成绩出来了,分数低得吓人!自习课我坐在教室里,用茫然捏着的笔,把每一个错误的地方用圆圈勾了一遍又一遍。眼前白花花的卷子,忽而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忽而又成了密密麻麻的考题。高三的一切都与未来息息相关,让我如薄冰,大意不得。但我曾那样刻骨铭心地奋斗过,竞终究换不下来得失分明的结果。我深深清楚高考一役的重要,我等待的、企盼的、坚持的,无非是未来的真实与美丽,然而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是否真的不可逾越?!如果梦的失真意味着改变生命的本色,我不知道那孤独的守候是否就是真的生活?我捧着书,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9月16日  风
    今天联考成绩分析,会议室里齐刷刷坐着600名学生,教务主任在眉飞色舞地讲着。看着手中的成绩单,我苦笑了:现实就是现实,还分析个啥?
    我是否真的有些累/长夜的尽头是一片漆黑/伤心的最后是一种疲惫/无奈的时候总觉得人生很乏味/梦醒之后总认为现实最可悲/高兴时眼泪也许摇摇欲坠/痛苦时心情也许无所谓/想睡去总需要一片麻醉/失落的心情总是占据我心扉/悲剧的色彩总与我紧紧相随/真的自我早已面目全非……
    我学了,学了!很刻苦的学习!但现实却不让我抬头! 不让我翻身!连一个施舍的分数也不给!  平凡如我?渺小如我!
9月24日天气(想不起来)
    今天又考试了,我强迫自己在考场上坐了20分钟,然后胡乱涂了些答案,真上名子,溜掉了。
    站在操场上,我大哭一场。放弃吧,这是最好的结果。放弃吧,我的理想;放弃吧,我十几年的奋争。如果没有未来,我会成为一具驱壳,放弃吧,这虚无缥缈的未来……这也许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物竞天择!
10月4日晴(久违的)
    今天,我的“福音”来了,是郝峥的信,一位我敬佩的、引以为榜样的师姐。她早我两届毕业,现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在我最无助而彷徨的时候,她来信了!我急急地打开,还是那样倔强而坚强的笔迹:
想念的刘达:
    现在于领教高三的成功了吧。我在遥远的北京给你加油!北京不冷,我们穿着单衣单鞋跑来跑去,国庆的几天特别热闹,这也许就是北京的好,你来了就知道。(是的,我曾向她保证我要考北京的大学,然而――)说好了,我在北京等你!
    理想不是一座娄空的城堡,它需要太多的坚忍与执著而任何无益的忧伤、悲苦和失望都注定满盘皆输……我们选择了高考,就注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你意志不坚定而想要轻言放弃时,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舍得?高考是人生的一次转折,我们为它努力,不仅仅是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为自己更加成熟而坚定的笑答,为自己今后独立的生存……总之要快乐地学习,独立地思考,请相信你自己,正如我相信你……
                                                                    郝峥
    这来自北京的声音,让我麻木了近乎两个月的思想开始苏醒,我的勇气不是迟钝的,我趴在桌上无言而泣……是啊,我一遍遍强调自己的棱角和独立,却忽略了生活对人的考验;我一次次对未知的美丽顶礼拜,却只会自怨自艾,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我呼唤生存的温暖、阳光和欢笑,却没有真正摆正自己和未来、学习和生舌、追求和收获的关系。
10月20日  雪
    今天的雪荚极了,悠悠荡荡,足足下了两个小时。雪后初霁,漫步雪地,好清爽,好自由的空气!我贪婪地张大嘴巴。望着旷远而纯白的天空,脱下好久的沉重,突然想跑、想唱歌、想喊、想流泪。
10月24日  晴
    我真的舍不得放弃自己坚守了十几年的梦想和未来,因为我把真实和美丽变得重于生命。在我将它描绘得无比逼真而完美之后,就更需要义无后顾的奋斗和等候。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惶惑和不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原来学习和思考是这般美丽!
    今天,我的作文《生存的真谛》被作老师选为范文在班级朗读了。老师让我介绍经验,我就说:“这是经历了失意的苦痛,获得再生的感动和珍惜。”这是实话,是真的生活。
    后记:弱者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失落,惟有强者才懂得真正的坚定和执著。是朋友的关怀和自己的不屈让我度过了前一阵的动荡,不管明天是否会成功,我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化作满足和从容伴我度过生命里的每一个严冬。
评点: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真”字:5天生活的记叙,非常真实地层现了一名中学生学习生活的苦与乐;以―日记体讲述自己的经历,没有深藏幕后的说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交流。另外,文中巧妙穿插小诗和书信,体现了作者比较杂实的文学功底。

 

 

 

 

 

试题详情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学科网(Zxxk.Com)

历史试卷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三):人生解读类话题

【内涵解剖】
    引导考生探讨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命题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要有主见、信心、善于把握自己,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要有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等等。写好这类作文,要靠平时多留心生活,与名人名作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积极思考人生,切准时代的脉搏,在学习、生活中做好实践和品行的积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考作文命题必然关注这种变化,进一步拓展命题的深度和广度。
    1.鲜明地表达出健康的人生观。这类作文是作者人生观的直接显露,而且选择这个话题的目的也是要考察我们是否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一个人要想扎扎实实地工作、学习、生活,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这就需要有勇气、决心和毅力。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感到生活的充实,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样他的人生才会充实。不热爱生活,必然对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生命的价值,缺乏追求和进取精神,过着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的日子。热爱生活,就会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人生。热爱人生就会使人充满活力,并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也就能写出充实的“人生”之文。因此,我们就应该在作文中明确地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积极向上的态度、坚韧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明朗愉快的情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观的心理等等。只要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切人,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正确理解,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比较明确了。
    2.从小事入手,挖掘成长经历中生命的真谛。“人生”这个话题十分抽象,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论说,最容易给人造成空洞无物的感觉。同时,这个话题又很大,因为几乎任何事情都包含着生命的主题。所以,我们往往觉得它很难把握。实际上,关于人生的话题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拥有它,只要我们能够关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历程,比如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在别人的生活中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地方等等,并且对这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已经是在思考人生了。在以往的写作经历中,我们时常会犯这样一些毛病,总以为只有特殊的人生才有书写的价值,于是往往会把作文的题材集中在“身残志坚”、“寒门出贵子”等等这样的故事上,主题雷同,又没有新意,而且还不容易表现出真情实感。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深入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只要我们能够对自己和周围每一个生命个体给予关注,就能从比较中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多做一些这样的思考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
    进行这类话题的写作,通常就是在事例中探究生命的本质,所以需要有比较、有倾向地论说或者叙述,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自己的体验,鲜明地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的认识和态度,这样就会写出比较成功的关于人生话题的好文章。
【佳作赏析】
    ★话题一:解读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爱因斯坦:“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方志敏:“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朱光潜:“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以上是中外名人对人生的解读。你是怎样解读人生的呢?请以“解读人生”为话题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让中学生解读人生,是否为时过早?否,“少年心事当拿云”,夏完淳16岁英勇就义,刘胡兰15岁壮烈牺牲,列宁18岁参加俄国第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麦克斯韦15岁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史蒂芬19岁当煤矿机械师……中学生解读人生,早日激发雄心壮志,早日树立人生航标,早日坚定奋斗信念,善莫大焉。具体写法,多种多样。可集中表述自己对人生理想的看法,抒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可写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可解剖关于人生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深刻地谈透一点。也可编述有关人生的故事。
例文一
人生,丰富多彩!
吴  明
    宇宙的高深莫测,我们仅仅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法彻底探究的。但宇宙给人类发出的任何“信号”“信息”却可以给我们启示,从而得出结论。
但没有惟一的答案。
    你可以说暴风雨是可恶的,它毁坏了设施,摧毁了民宅。但这之后,是艳阳天,庄稼因此而更健壮,天空因此而更美丽,因为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虹。
    任何的事物都在变化,从而使它的本质,它的价值也跟随着波动。
    由此联想到人生。对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而言人是渺小的;对于宇宙的变迁,时空隧道,人生是短暂的。但人是有智慧、有言语、有意识的。因此人是宇宙间惟一的思想者。
    毫无怀疑,人生更丰富多彩!
    当新生儿的啼哭声响起时,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成了幼时惟一的欢乐。
    待到了渴求知识时,他进了学校,于是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了另一个愿望。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于是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渴望。
    他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拼搏、汗水,成了他青年时的资本。日积月累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充满了自信,在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眼里,美好的生活,绚烂的季节,火红的玫瑰时刻闯入心灵。
    在旅行中,青年人会大声歌唱,唱出对奇景的赞叹,唱出对生命的渴望,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遭受失败时,青年人会鼓励自己,因为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生活对青年人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人生的最后驿站,是老年,不要悲伤,有了年轻时积累的资本,老年更多姿多彩。
    常见湖畔坐有满头银发的老者钓鱼,那一份悠然自得,是美好的。
    老年人时常聚在一起回忆往事,少年时的幼稚,青年时的火热,爱情的甜蜜,不时舒展满脸的皱纹,开怀大笑。
    人的一生,美好而短暂。
    人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热情,可以奔放,可以沉默,也可以冲动。因为生活就在你手中。
    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会丰富多彩。
    评点:这是一曲不断拼搏、不断进取的人生赞歌。作者把人生置于高深莫测、千姿百态的宇宙背景下透视,让读者倍增人生美好而短暂之情。文章由对五彩斑斓的宇宙的感叹,类推出人生的更为丰富多彩,引出对人生奇景的礼赞。“他”的成长历程,“他”的从小到老,是自立自强的进行曲,是热爱生活的战斗鼓点。全文多用短句构段,其中2/3的段只是一句话,有的短至八九个字,表现出思维的跳跃与欢快,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例文二
储蓄人生
徐桂林
    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金额不一的储蓄。当我们清点这一张张储蓄单时,心中会有一种莫大的鼓舞。而在我心里却有了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情,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一个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只要拥有了亲情的储蓄,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
    友情,也是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一储蓄,是在患难之中的解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忠言逆耳,是跌倒时的真诚扶持,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的储蓄,不是单向的支取,而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加重其分量,丰富其内涵。任何带有功利色彩的虚假的友谊储蓄,到头来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蓄。恋爱,固然需要有执著,但是以后要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面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坎坎坷坷,又需要有多少的理解、支持与默契!这绝不是用甜言蜜语所能换来的。爱情的储蓄,是在生活点滴小事上相互尊重与体谅,它需要天天、月月、年年储蓄。
    学识的储蓄,最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懂事就是一个不断储蓄知识的过程。我们接受教育,这只是储蓄的一个方面。走进社会,我们会有更多的人情世故方面的知识积累。知识的储蓄,最重要的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
    其实,储蓄人生,就是储蓄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最精致的东西,储蓄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评点:作者很会联想。他由“每个家庭里都有金额不一的储蓄”联想到人生,这个立意角度小巧而新颖,避免了泛泛而论,避免了陈陈相因。作者也很会缀文,储蓄亲情,储蓄友情,储蓄爱情,储蓄学识,各谈一点而又服从于储蓄人生的主题,末尾“储蓄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最精致的东西,储蓄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则把文意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文短而味长。
    ★话题二:人生智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功的人生需要胆识和能力、毅力和意志、坚定和果敢,需要大勇,有时更需要大智。有人说,勇者开拓了世界,而智者却把握了自己,最终也就把握了世界。也有人说,没有智慧的人生就如同缺了一根主弦的琴,难以弹奏出最为动听美妙的乐曲。关于人生智慧,你也许有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也许见过不少智者和愚人,也许浮想联翩之余感慨万端,也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请以“人生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生智慧”这一话题比“智慧”多了“人生”这一限制语,这就意味着,如果脱离“人生”这个大前提,泛言“智慧”就是不怎么切题的。比如,动物也有智慧,以动物智慧为题材显然就不够妥帖。当然,“人生智慧”是个大话题,具体行文时应该进行必要的分解和聚焦,切忌面面俱到。例如,对目标作低位处理是智慧,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智慧,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人生方向是智慧,善于利用环境优势是智慧,能够借助他力优化自己的人生是智慧,注意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是智慧,等等。对于人生智慧,还可以拓宽视野,掘深思维之井,提升文化底蕴。例如,中国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大智若愚”、“智者去谋”、“识时务者为智”、“同群为智”等。再例如,西方哲人的智慧既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又懂得从辩证思维中获取“思想弹性”。有时还可以反弹琵琶,从人生“不智”的角度进行阐述,警醒世人走出蒙昧,走向智慧。
例文一
一个运动员的智慧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靠体力和耐力的,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才有望夺冠,暴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好像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在采访中间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在异国他乡又压倒所有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轮船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七卷本鸿篇巨制,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小山横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假如我们具备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一些懊悔和惋惜。
    评点:在一些抱有偏见的人看来,体育运动员大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站在这一背景之上,章选择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来说明成功者的智慧,也许更具说明力。一项凭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竟然说是“凭智慧战胜对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山田本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种人居然还满腹智慧?谜底一揭开,其实很简单,就是善于“分解目标”,化大为小。作者还联系自身实际,谈到受山田本一的启示,踏平七卷本鸿篇巨制《追忆似水流年》这座小山。末段将特殊事例上升到普遍哲理的高度,完成了理性的结晶过程。
例文二
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战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为他远远领先于对手,只要再得几分就可以登上冠军宝座了。然而,正当他全力以赴拿下比赛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事: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路易斯原本没在意,一挥手赶走苍蝇,俯下身准备击球。可当他的目光落到主球上时,这只可恶的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在观众的笑声中,路易斯又去赶苍蝇,情绪也受到了影响。然而,这只苍蝇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也跟着飞了回来,惹得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路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打击苍蝇,不小心球杆碰动了主球,被裁判判为击球,从而失去了一轮机会。本以为败局已定的竞争对手约翰?边瑞见状勇气大增,信心十足,最终赶上并超过了路易斯,夺得了冠军。路易斯沮丧地离开后,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投水自杀了。
    这件30年多前的往事,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在生活中,当“苍蝇”影响我们的情绪时,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人也许能够处理好意料之中的大挫折、大变故,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如果对突如其来的“小苍蝇”没有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恶化,那么最终只能使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功亏一篑。 
    路易斯并不是没有能力拿世界冠军,可眼看金光闪闪的奖杯就要到手时,他却暴露了心理方面的致命弱点:对待影响自己情绪的小事不够冷静和理智,不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最终失掉了冠军甚至生命。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这类偶然事件。比如仿正在苦思冥想解题,同桌却在喋喋不休地小声讲话;考试最紧张的时候,钢笔里却没有墨水了;当你正卖力地主持一台晚会时,话筒却突然没有了声音……这些突然发生的小事,常常伴随人们一生,成为影响我们情绪的罪魁祸首。这时,我们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这些小事左右,从容应付突发事件。如果一时冲动,甚至因此怒火中烧,那很有可能把事情弄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与失败,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善于控制情绪是一种智慧,无论对于人生还是事业来说,被自造的坏心绪所击倒都是栖为可惜的。看清自己的弱点,切忌逞一时之愤从而因小失大,这就是路易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这就是人生智慧的反面教员。
    评点:以“智慧”为话题的文章大多从正面落笔,本文则从反面切入,角度可谓“刁钻”。标题“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很能激发阅读欲望:苍蝇击倒世界冠军,这是怎么回事?一只落在主球上的苍蝇,使路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拱手把取胜的机会让给了败局几乎已定的对手。路易斯也许是个特例,而现实生活中因情绪失控而做出事后懊悔不迭的傻事者恐怕是数不胜数的,这便是本文主题深化的基点。文章因事入理,夹叙夹议,最终揭示出“善于控制情绪是一种智慧”的普遍道理,于卒章显志后戛然而止。
    ★话题三: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教师,正在为学生改作业本,他的六岁男孩,却吵着要爸爸讲故事,教师不胜其烦,信手拿起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旧报纸,把这张报纸撕成了十多张碎片,然后 对孩子说:“你要能把世界地图拼出来,我就讲故事。”
过了十多分钟,孩子高兴地说:“我拼好了。”教师起身查看,孩子果然拼出了地图,而且没有差错,教师奇怪,问儿子怎么拼。孩子说:“世界地图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拼人像,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句话引起了教师一阵沉思,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给孩子讲起故事来。
请以“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那个孩子,是足够聪明的,他能发现“世界地图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且能采用“拼人像”的巧妙的方法,还原“撕成了十多张碎片”的报纸上的地图,还能总结出“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样的道理。
我们怎么理解孩子的那句话呢?就6岁的孩子而言,他尚不能懂得“人”的深层次的含义,也不懂得“世界”的深层次的含义, 在他的心目中,对“人”可能有两种理解:其一,他自己就是“人”,照片上也是一个“人”,他这个“人”能把照片上的“人”拼好;而世界地图就是“世界”,他把地图拼好了,则是“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作了上述分析,也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
殊不知,孩子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以“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为话题的作文,当然是要“挖掘”出其中的哲理来。
“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个话题,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不困难。作文时,首先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次之在自己平时的积累中,迅速提取出新颖而精当的材料,然后再考虑如何将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在全文的构思上,力求角度要新,结构要奇。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材料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文体,结构全文。
其实,孩子能拼出地图,这本身就是我们深层次地理解“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例文一
人?世界
刘  薇

据说,“人”是书法中极其难写的一个字。一撇一捺,怎样才能端端正正,怎样才能匀匀称称,怎样才能刚劲有力而不太过于锋芒毕露,循规蹈矩而不点头哈腰。这一撇一捺甚是神奇,只要你毅力十足不吝笔墨,他们可以无限延伸包围世界。于是一撇撇相交,一捺捺相会,世界在人中,包围得严严实实。无数人成了世界。
自行车
普通的邮递员骑着一辆军绿色的自行车送信,但崎岖的路、小小的巷、凹陷的沟迫使他下车走路。平均两个月,他要换一双新鞋。换下的鞋若是堆在家也该像个垃圾场了。因为他看“透”了每一封信,知道每个字寄托一份思念,每张邮票承载一份情感,每个信封装满了倾诉的话语,他让自己“安步当车”,送去一封封信,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灵的疑惑、猜忌。他想象着母亲不知儿子安危时的那种泪流满面,妻子没有丈夫信息时的彻夜难眠。他骄傲,人们的世界会因他而改变。“邮递员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邮递员换上新鞋,大步流星朝前走去。
汽车
虽说,“坐地日行八万里”,但老把人与地球的相对距离不计,一个公共汽车司机和他的售票员一年会绕地球运行一圈。体力的疲劳由此可见一斑。人们会赞颂那个北体学生划艇过了大西洋,称道张健英勇劈浪过了英吉利海峡,却难得把他们高贵的目光投向普通的“环绕”地球者。日日重复那条路,喊着同样的站名,喊着同样的“请自觉买票”“请出示月票”。他们之所以没有厌倦,全是因为您。为您舒缓赶上早班的怨气,送您回家安享一顿晚餐,祝您 一路顺风。车厢是他和你们的世界,你们都是他的上帝。他不厌其烦,因为人们的世界因他而有了期待与暂时的舒缓。你信吗?世上不止一个李素丽。
飞机
无论是亲和力、持久度上,空姐的微笑应是世界第一。一个空姐一天至少要笑600次以上。据说,当空姐的要诀就在于:您坐着,我站着;你吃着,我饿着;您闹着,我笑着。笑并不是简单牵动面部几十块肌肉,而是把心里的感情化着软化剂,让笑变得充实无比。冷的时候,真诚地为乘客盖上毛毯;渴的时候,递上舒心的果汁。空姐不管您是否无理取闹,总是笑容满面地迎接您。因为她们知道,这时她们的笑,定可化解一些怨气,让蓝天上这个孤单的世界里,因一笑而生出几许美丽。
世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烂熟于心的歌,经久不衰的真谛。
评点:此文妙在构思上。以“人”打头,然后选取三种交通工具构成文章的主体――三种交通工具关联的人组成了 “爱”的世界,在此基础上,以“世界”结尾则是水到渠成。如果稍加留心不难发现,不仅由“人”到“世界”是一种层进关系,三种交通工具也是由相对的低级向高级递增的。这种构思,让人品读起来有一种余味不尽的美感。
值得商榷的是, 结尾引用的歌词,虽有点睛之效,不过,也难免让人感到太眼熟耳熟了。
例文二
世界如人
杨  宇
“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个世界充斥着众多所谓“经典”的语句,然而真正能发人深省的却不多。一个男孩无意之间的一句话,则属后者。世界地图是一样,把它摆在了不同的人面前,而有了不同的意义。
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林则徐的忠臣把中国的第一个地球仪送给道光帝时,道光帝还在疑惑:“英吉利和伊犁是否陆道相通?”在他的眼里,中国就是世界,大清就是天下。他的世界和他统治的世界也就继续做着千秋家国梦,直至被炮声惊醒。
不久后却是在西方,一个尚未懂事的德国小孩对其他玩具不屑一顾,而对地球仪情有独钟,当他抱着自己心爱的地球仪时,骄傲地宣称:“世界是我的!”当时的大人都对此一笑置之,认为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幻想吧。多年以后,当年的小男孩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诺言”:吞并捷克,闪击波兰,灭亡法兰西,入侵苏联……他的世界就同他一样,“要用德意志的剑为德意志的犁寻求土地”。这个偏执的世界属于那个“让半个地球感到恐怖的恶魔”阿道夫?希特勒。
面对同一张世界地图,马克思正在沉思。他正在想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世界上如此多的穷人,他们的世界却如此的小,而如此少的富翁,却拥有多数的世界。他的世界就是这个问题的世界。他可以过贫困的生活,可以被迫迁徙,甚至付出了自己心爱的小女儿被活活饿死的惨重代价。虽然他知道,他自己如果投身商界,一定会解决上述的难题。然而他更知道,他的世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他终于坚守了自己的世界,为人类解放战斗了一生。
“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不过有愚昧者,如道光皇帝;邪恶者,如希特勒;高尚者,如马克思。
把握好自己的世界,打造一片美好的天地。人是美好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评点: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讲述地图的故事,《世界如人》的作者顺手“接”过地图这件道具,将人类历史上不同国度,不同价值取向,且在一定的背景下改变了世界的三个大人物组合起来,形象地证明了“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的观点。涉及三个人物的三则材料,且述且评,褒贬分明;倒数第二段对三个人物的总评,精当而准确。结尾一段进一步突出了论证的中心。透视这篇小小的作文,作者的阅读面和想象力,以及构思的功夫,可略见一“斑”。
★话题四:只做命运的朋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有这样一段话:“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挪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请以“只做命运的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这个话题作文,首先要弄明白“做朋友”的含义。“和命运做朋友”就是说,和命运打交道,不能狂傲不羁,更不能卑怯懦弱,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发生的一切。命运的脾气很怪,说翻脸就翻脸,但只要我们坦然地豁达地与它相处,人生路上就会少一些怨恨,少一些苦恼,甚至少一些悲剧的发生。它给你幸福,你要珍惜;它给你灾难,你不要咒骂。既然是朋友,朋友也有犯错的时候;既然是朋友,你就要宽恕它、包容它。这是一种大智慧的人生境界,虽然难,但我们应当尽力去做。
    选什么样的体裁来表现呢?我们反对死板的说教、教条式的陈述,我们应当尽力拓展我们的思路,去生动新鲜地有意味地体现你的主题。可写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展示人物与命运的关系;可写散文,通过较有文采的语言去体现“朋友”的不同层次的含义。
    总之,一篇创新作文,从材料上你要精心选取,别人常出现的思路你要回避,比如:先批评“狂妄”,批评“怯弱”然后表扬一番跟命运交朋友的人,草草收尾,这样写太平淡、太雷同。也可从思路上去击破,那种缓缓的意识流呈现,那种回忆与现实的交叉组合,那种哭与笑与命运的碰撞,都可以使作文有创新的一面。
例文一
一个人和他的命运
    多年后依然能沐在阳光下的他,早已明白跟着他的是什么――那是他漂泊在时光中的命运,是他的生命之舟在红尘中溅洒过的无数浪花的总和。
    命运,现在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想来他空茫的视野中,有多少匆匆过客,浮云过目;有多少如烟的往事吹落几度闲愁满地。只有它,只有命运,忠诚地出现在路的前方,等待、守望、微笑、哭泣。那是他作为一个人的宿命,就像一株草、一条虫,所要终生依附的宿命。他不敢妄自揣度别的生命,因为命运界定了他所能理解的极限。他也许不会拥有一只鹰远在天宇之上的高傲与犀利,也永远不会懂得一株小草在枯荣的季节中如何微弱而顽强,但他会作为一个人,在命运的端点之间选择一条独一无二的路,他不问路的归宿,不管它是冗长还是狭促,有命运为伴,他走在任何一条路上都会有一种生有所栖的安然。
    是的,他和命运一起走过的路,他总记得有那么一棵树,它就像眼前的这棵杨槐,秋阳渲染着满树金黄的忧郁,而所有的枝叶都呵护着那几簇在金黄中微笑得很纯粹的嫩绿,而那些依旧的嫩绿便是他回忆中永远的净土――他生命中纯美的快乐,命运中的快乐。
    当然,没有谁的生命中只有铺满鲜花的温床,一棵到了深秋的树怎么能没有枯叶呢?当他被自己疼爱的往日门生们扣上高帽子,压弯脊梁在大街上任人唾弃,在自己曾经倾尽心血的孩子们面前被污言秽语所批斗,他的心灵也承受过不能排遣的沉重。当妻子因为一个被忽略的病痛被命运夺走,他在她身边,握着她苍老如柴的手,在浑浊的老泪和渐低的呜咽声中,他听到命运轻微的伤感的叹息。不过他一直热爱着一句话:“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织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无云的天空不会有变化万千的美丽,没有痛苦的人生也不会完整。所以他虽然没有如庄周一样在一生的所爱离开之际击钵而歌,但他把那块撕裂了的伤口藏在了内心深处,平静地吮去咸涩的泪水,用对痛苦的默默奠祭,宽容着恶作剧的命运。
    这时,一缕淡淡的蓑草香浸入了他的肺脾,他想到那些蓑草春天的样子,想到曾和春天里的草一样青涩,热血沸腾的年纪。少年的轻狂,意图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有整个血气方刚的季节与命运竞技、争夺、乃至搏斗,直到自己像如今这样心如止水,他的锋利遗失在与命运搏斗的战场里,如今他心平气和的以慈父似的心情抚摸磨砺成平缓的棱角,与命运握手言和。他觉得他和它是相生相惜的,生命中的快乐是与它分享的甘甜,生命中的苦痛是与它共历过的患难,他们其实是一对患难之交,一同走来,也将相互搀扶着走下去。
    阳光和风,穿透他和命运合为一体的身躯,无拘无束地飘向远方。
    评点:文章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渗透着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能打动人心。拟人化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物与命运的交谈,感情真挚。语言极富文采,表现力强,文句畅达优美。
    例文二
看不见的朋友
    西方的人常说:天主会保佑你。东方的人相信菩萨会显灵。人们都相信命运可以主宰一切,没有人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可我却认为:人定胜天,做命运的朋友的人才是自我的人。
    这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古人常说:“良师益友”。一个很好的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痛苦,又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不再继续错下去。命运也有这种力量,当你犯错误,他会让你吃点儿苦头,小小惩罚你一下,可如你执迷不悟,不听这位“朋友”的劝告,他将会离你远去。
    做命运的朋友,你会得到许多启示与感悟。去年因癌症而去世的陆幼青曾说过:不要为我伤心,命运只是与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不要避讳我的病情,我希望我的朋友经常来麻烦我。他便是做命运朋友的人。命运给他的启示便是:生与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花开必有花落,日出必有日落。人生匆匆,珍惜身边的人与事,充实地过每一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诗人我十分欣赏,他也是做命运的朋友的人――苏轼。当初他被贬黄州,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白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命运这位朋友使他感悟到: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苏东坡这种自省是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命运赐予了他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有许多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怎样才能做命运的朋友?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身边,在你身体中,心灵里。乐观地对待他,使心灵接受一次次地洗礼,你就是命运的朋友。
    评点:整篇文章就是一个比喻:直接把命运比喻为朋友,以议论加抒情的方式揭示主题。陆幼青和苏轼的例子是本文最成功之处,这两人的命运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与文章主旨紧密相扣,极具说服力。文章语言也很流畅,而且干净利索。
★话题五: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清点”一般指对物品清理查点,在这个话题中,含义不同;②这个话题涵盖的生活面很宽泛,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应与上述提示性材料的内容一致;③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此话题为一完整的主谓短语,要求明确清晰,在立意上发挥空间不大。
    此题的关键词是“清点”,对清点含义的理解就尤为重要。注意中明确提示我们,此处的含义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一样,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因此处清点的对象是抽象的生活,所以清点本身也变得抽象了,它是我们对生活各方面的权衡利弊,是我们在进与退、取与舍之间的选择。为迅速打开思路,我们可以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就题目本身提出一些问题,如:生活为什么需要经常清点?生活中有些什么需要清点?生活需要我们怎样清点?我们是否有清点生活的习惯?我们从中得到或失去了什么?伟人的成功和庸人的平庸是否与清点生活有关系?这样层层设问,再层层作答,对话题本身的认识就深刻了,生活经验也调动起来了,相关的材料也自然源源而来。
    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大量的扣题不紧甚至是偏题文章,运用设问法审题构思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思维总是围绕话题运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等离题情况。
例文一
清点生活,轻装上阵
   暑假开始时,我总要清理乱七八糟的书柜和书桌。卷子七零八落,课本藏头露尾,我的《唐诗三百首》又不知到哪儿去了。每次清点,心里都不由得叹一声:又过了―学期,又读了那么多书。心中不由警钟一响:书清点好了,这一段的生活清点好了吗?    
    或许清点生活不像清理书柜那样机械简单。扪心自问:我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做得如何?问题虽简单,却不一定答得上来。应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为着目标而生活,才不会迷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不能把精力投向所有的事,就如同打井,只有在一个地方持续不断地向下挖,才会有甘美的泉水涌出。如果用挖一口井的力气在许多个不同地方都挖下浅浅的坑,那么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清点生活的目的,便是清除那些挖错地方的井坑。我们的眼睛并不很锐利,不能准确识别哪儿有清冽的水。有时也会被飘过的流云,美丽的风景迷惑。在埋头苦干之余,应该抬头看看方向,看看自己的行囊里是否装着多余的东西。这样的回想和检查很重要,会使自己更专注于正确的方向。
    生活,需要我们经常地清点,就如同行路人校正方向,就如同商人扔掉背包中的石块。轻装上阵,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当夜幕降临,星空低垂,清凉的风吹散了旅行的尘埃。疲惫的行路人仰望着星空,他的心底有声音在响应。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永远是我们行路的指导。星空宁静如哲人,在繁星下有宁静思索的行人。在思索中我们一点点成长,清点生活中种种欢乐和苦痛,扔掉石头,留下财富。这种清点和思考逐渐在内心中积累起一座不倒的精神之山,在星空和内心的宁静中,这座山将越来越坚固,使我们在行路中不会迷失。
    评点:对书籍的清点引入到对生活的清点,入题自然。以下分三层意思。每个段落的第一句为总起句,结构层次清晰。先说清点生活不像清点书柜那样机械简单,用打井的比方来形象说明。二层紧接前文打井的比喻进一步指出方向对了还需扔掉多余的东西,轻装上阵。三层总说,用一个比喻作结,形象生动,干脆利落,再次强调文章中心。
    语言精练,用词准确,特别是文中的几个比喻,尤为精当。
    遗憾的是,最后一段里,作者没能进二步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分辨石头和珠宝,仅仅一笔带过,内容就显空泛了。须知什么东西该留下,什么东西该扔掉才正是文章的核心之所在。内容不充实不具体是我们作文的常见病,也是高考作文的硬伤,在平时作文时就应特别注意。
例文二
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
    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竟,他没有遗憾。
    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
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大事;
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
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已失去的自我。
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
    评点:本文篇首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生活需要经常清点。第二段指出因生命和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因而必须对生活进行经常的清点。第三段从自然界的小草、游鱼过度到人生的取舍,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学会取舍才能成就事业和梦想。接下去具体写我们应该如何清点生活,哪些需要放弃,哪些需要保留,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最末三个排比段的运用,使结尾很有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二):心理调适

 

 

 

【要义点拨】
相对平日的作文练习来说,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定的地点,有限的时间,有教师监考,以及关系到升学考试的成败。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极易产生以下六种不良心理现象:虚荣心理、投机心理、恐慌心理、畏难心理、自傲心理和自卑心理。考生一旦产生了上述不良心理,而又不及时且有效地调适,以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将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表达,甚至可能导致考试的全面失败。
【方法点睛】
    1.虚荣心理。在进行考场作文时,切不可让虚荣心占了上风。据了解,每年总有一部分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心里老想着自己的考试是专为父母、老师争面子的,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优秀,最后金榜题名才有脸面见“江东父老”。由于这种不良心理主宰,他们的作文大都在担心和忧虑中度过,既怀疑自己的作文能力,又担忧其他同学特别是平时作文不如自己的同学超过自己,以致丢了面子。在如此心态下,他们在谋篇布局时注意力分散,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往往出现审题失误、思路不畅、表达失当等问题。因此,在考试作文时,考试动机一定要纯洁,考试目的一定要端正。想到考试只是对自己的一次检测,一次评价,不为其他什么,只要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则可。去掉了虚荣心,心理负担减轻,作文自然会成功。
    2.投机心理。这几年高考卷面上多次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但考场作文中仍有仿作、抄袭现象,主要是一些叙事性的文章。这类作文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说、寓言的情节和人物,模仿这些故事的结构。少数考生还能作些加工改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考生则是全盘照搬。为此我们考生必须端正文风,杜绝投机心理。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能心存侥幸,以为套用现成的故事可以蒙混过关。这类作文一经发现(实际上不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小),只能是得分最低的一类,甚至会被评为0分。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倒也无可非议;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
   3.恐慌心理。踏着刺激神经的铃声,步入气氛严肃的考场,见到监考教师一前一后正襟危坐,不由得心儿怦怦直跳起来。再又想到老师的嘱托,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写作能力等,无形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恐慌心理随之而生。此时此刻,我们要善于调控自己,竭力使自己的心由“热”变“冷”,从恐慌转入平静,从紧张走向轻松。我们不妨想想:自己的作文水平平时在班上的等次,或许类似的文题也写过,即使没写过,变通一下也不难。再不想想,即使文题较难写,其他考生不也一样感到难吗?再把考场当平日上课的教室,把监考老师视做平日为自己授课的老师。这样一来,心情就会平静许多。排除了作文时的恐慌心理,我们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4.畏难心理。一部分考生,对作文往往产生畏难心理。对此,我们应该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词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是空白,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考场写作中,要扬长避短。
    5.自傲心理。一部分考生自恃语文基础知识扎实,作文水平较高。并且,为了迎考,语老师指导大家作了系统的复习和训练,自己在考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有的准备了许多作文材料,有的搜集了不少范文,自以为是“饱学之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考试时,一旦碰到曾写过的“熟题”,或曾练习过的类似题目,便喜形于色,心情激动,以为胜券在握了,随之萌生盲目乐观、自得自傲的不良心理。在此种心理状态下,他们认为作文考题无需认真审题、周密构思、精心表达,只要大笔一挥,作文就成功在望了。也不去细想,如此的“熟题”,怎样才能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尽量写出有新意的佳作,结果作文平平,毫无新意和深意,落得个“浅水里翻了船”的结局,岂不悲哉!为此,考场作文时,切切不可存有自傲心理。一旦意识到自己存在这种不良心理时,应当及时调控,彻底排除。其方法很简单,即放下架子,正视自己,慎重对待,力求创新。
    6.自卑心理。有的同学,学习一贯努力,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期如数地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可是作文成绩总在中下等次徘徊。这样,他们便产生了自己不行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低能儿,不如其他同学的天资高。在写考场作文时,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主宰,常常怀疑自己的作文是否扣住了题意,是否偏离了题旨,是否表达正确等等。再加上参加的是十分重要的升学考试,心情便更加紧张。看着同学们早已破题写作了,自己还挨不到入题的边儿,心里越发焦急。由于考虑不周,匆匆写了几行又画去,画去了之后又重写,直至考试时间到了也难成文,最终误了大事。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主要是自卑。作文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同学绝不能出现自卑心理。在考前和作文考试中一定要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充分地相信自己。要想到,自己平日已努力学习了,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基本达到了,处在同一学段的同学,比自己也强不了多少。考场作文不是同平日作文一样吗?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考场作文。我们如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卑心理调整为自信心理,考场作文成功的目标定会达到。
    总之,在考前,我们不仅要作好写好考场作文的知识准备,更要注意调整考前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控或排除考场作文时不良心理的干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
【训练点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
    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此文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要确定中心立意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材料的中心指向也很明确。“不”即是一种拒绝,但并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显然这里的“拒绝”应该更有深意,如何挖掘深入是构思的关键,还是得回过头来看材料所列举的几个事例,思考“为什么要拒绝”。第一个例子说明:不能因为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涉及到的是一个人有没有主见的问题。第二个例子说明:没有了原则也就没有了人格和操守。第三个例子也是个性与环境的关系。表面上看来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规律可循:这几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的性格品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原则。选择这个角度立意,文章就深刻了。
例文一
戾  啸
李  琦
水,火铭。
    说女人是水做的,永远是沉默的羔羊。却不知生来就酝酿的乖戾。
    在爆发的一刻……也许只是过眼云烟,但爆发时释放的能量惊世骇俗。
    纤纤作细步的女子,在婆婆的百般刁难下毅然请归,在那个封建世俗,流言飞语泛滥的年代,“妾不堪驱使”,在自尊面前她们显得苍白无力。
    在封建的大院里,林黛玉羸弱的身影,一手被封建枷锁禁锢,一手仍在做垂死的挣扎。她也许让人怜悯,一如丹麦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但更多的是敬畏,像在雷电中被拉长了身躯,用剑划破苍穹。
    鲁妈是个圣人,在命运和生命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后,又死而复生。她用微弱的力量反抗――虽然只是将怨恨诉诸撕支票。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路上,这静默的破灭,并不使我懊丧。”
    《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就是一座废墟,但他并没有颓丧的灵魂。他用原始而古老的思维和方式表达爱意。虽然他只有卑下的身世和奇丑的面容。
    最终他用抗击维护自己的爱人长长地将对上帝,对命运,对邪恶牧师,对不公社会的“不”字拉向了钟楼楼底。
    在血泪中,他愿:我的爱人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对爱和幸福做的抗击,就像每次光临山庄的风一样,呼啸着一颗受伤害却坚毅的心。他的叛逆是不平静的睡眠,长久地呜咽着屈服者的悲鸣。
    青春不羁的心寻找着黑色的眼睛。
    当一切都已经化为戏剧化为长卷,化为缠绵的故事时,经典留给我们英雄情结和思索。在叛逆的年代,叛逆的岁月里,有些许个这样的故事。
    他或她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放弃了万人同挤的独木桥,冲破万般阻挠跨上了另一条阳光道。
    小鸟愿意为天空弄伤自己的翎羽,因为它是他的信仰。所以他或她选择对父母,对家长说“不”,然后去攀登理想的山峰。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以或喜或悲的句号结尾,但我知道他们比同龄人多出许多的果敢和勇气,责任和执着,牺牲和代价。
    当一个又一个勇者选择了世俗所否定,甚至摒弃的莽撞时,一个更加强悍的心灵在铸成。 
    解析:文章内容充实,旁征博引,从古代到近代,从诗歌到戏剧、小说。直接引用的诗句也非常经典恰当,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所选取的事例都非常典型,能够明确地照应中心:对世俗的反抗。这使得文章呈现出比较大气的特点。另外,在选用材料时敢于打破陈规、独辟蹊径,比如对林黛玉和鲁侍萍的剖析,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思维。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所关注的要点,可以在发展等级中赢取较高的分值。
例文二
落花?磐石?流水
甘  晓
    沿溪而下,行云流水,落英缤纷,萍水而逝。
    流水清澈,花瓣亮丽,每片花瓣都是水的精灵,而使水显得更加高贵,进而缥缈。
    它们从掉下来的一瞬间,便注定要逝去,随波,逐流。它们从不会拒绝什么,水到哪儿,它们亦跟去哪儿。它跟着水一起到险滩,水愤怒,它说“好”,于是也激昂;一起去深潭,水平静,它说“好”;一起去瀑布,水欢腾,它亦说“好”,于是也雀跃。而后到了江河,亦然。最后到了大海,亦然。对流水,它从不会说“不”,因为远方在诱惑着它,这种诱惑,她难以拒绝。
    可它得到了什么吗?它得到了整个大海吗?它得到了整个远方吗?没有,连一滴水也不属于它。它所等来的,却是腐朽与堕落,还有不留痕迹的逝去。倘若它能够拒绝,它将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而化作新的花朵,新的生命,永远不会离开。但是,这只是假设,流水无情,落花无情,命运注定了它要飘零,只因为它不懂得对诱惑说“不”……
溯源而上,湍流喧刭,磐石峻峭,遏浪而伫。
流水猛烈,磐石坚强,每座石头都有自己的灵魂,而让水行进更加艰难,进而咆哮。它们拒绝被急流带走。它们相信,从女娲补天开始,它们便在这里,虽然远方有诱惑,虽然身边有阻力,它们宁愿统统拒绝而永不离开。任凭流水从脚下缝隙中逃走,任凭流水鞭着、推着自己的身体,任凭流水激愤地泛出白浪,溅去天上与人间,岿然不动,“轰轰”万壑雷是它们对着世界,对着不切实际的、毫无意义的诱惑,大声说“不――”。
    渐渐的,它没有了棱角,但圆滑只让水更快地从身上流走,流走……即使有一天,它被世俗之水磨得光亮,它依然大声说“不”。对流水,它依然可以拒绝。
    那么,永远在它身上体现,它没有生命,却得到了永恒的生存,得到了不留痕迹的延续。
    倘若它不懂得拒绝,它将如落花一般,毕毕剥剥沿河床而去,或分解成泥沙,或沉积在海底,会风化,会消失,尘世将它吞噬,不再有它的永远。
但假设依旧是假设,流水无情,磐石有情,它的未来如从前,它的永远一如瞬间。只因为它懂得说“不”……
落花似水,逆来顺受,轻描淡写,逝去无痕。
磐石如山,拒风绝雨,浓墨重彩,无欲为刚。
你愿做哪一个呢?
    解析:文章如诗歌,直接用意象组合成篇。“落花”与“磐石”相对应,一柔一刚,个性鲜明。然后用“流水”穿梭其间,连接分散的两个意象,使文章浑然一体,所以虽有两个部分独立成段,但并不显零散。两个主体意象的象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其结果的对比也很鲜明,虽然文章未直接表明观点,但作者的倾向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描写的字里行间,从两个意象的对比之中我们都可以领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或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物,都是刻苦、有恒心的人。可见一个人能否勤奋刻苦,是否有恒心、有毅力,不仅是他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反映,而且是他能否成为栋梁之才的重要因素。
    请以“刻苦有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刻苦”与“有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此为话题来写文章,要能看到二者的联系,更要能看到二者的区别。要求在行文中或能运用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将二者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或能通过生动的记叙、描写讲述一个苦读成才的故事。如果以“刻苦有恒”为话题写记叙文,则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和概括介绍,而应有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惟其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惟其真实,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这是写作时应认真加以考虑的。
例文一
学贵有恒
边大岩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有志向,学习上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世界上不是有许多具有这种精神的学者吗?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久精神和坚韧性格。他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他曾经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然而有些人,他们不懂得“学贵有恒”的道理。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还有些人,他们的理想十分远大,但由于没有恒心而未能实现。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贺拉斯》中生动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说了不少豪言壮语,甚至在梦中也在追求丰功伟绩,可一旦动手实行,就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上则是一曝十寒,最后落得年华虚度、一事无成的下场,成为人们的笑柄。事实证明,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就像两军阵前的交锋,不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科学知识就像是光辉灿烂、琳琅满目的大宝库,它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吸收其养料。无数事实证明:做学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刻苦有恒的学习,才能吸取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艺术上取得成就。不难理解,如果达?芬奇不从画蛋入手,苦练基本功,日复一日,久而不怠,他会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吗?
    以前我对“学贵有恒”并没有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经当过败兵,做过俘虏。就拿学习外语来说吧,我想学外语,学好了它,将来就能成为沟通中外关系的使者。初学时,我的心就像是凌空高飞的大雁,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就总是忽冷忽热,结果一无所得。失败教训了我,我开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学习,不向困难低头。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我的外语成绩不断上升,我也对“学贵有恒”的道理体会得更加深刻。我深深地认识到:成功的航船只能航行于汗水的海洋,成功者的最大奥秘在于持之以恒。
    光辉的目标,伟大的胜利,是从自己的脚下升起的。一个人在事业上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么会有“金石可镂”的壮举呢?生活就是这样公正,胜利从来都是属于那些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人的。
    解析:“学贵有恒”是个不大好写的题目,但作者巧于构思,精于选材,善于论证,长于表达,文章写得有血有肉,颇有动人的力量。作者沿着确立论点、摆出事实、讲清道理、联系实际、推出结论的步骤层层递进地完成了论证任务,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例文二
“惟苦学论”可以休矣
任钟声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解析:这篇论辩性的议论文,论点鲜明,切中时弊。文章先叙述客观现象,提出反问,自然地过渡到本论;接着列举生活事实,阐明苦学之“苦”,错误观点不攻自破,论理切实而充分,令人无可置辩;然后笔锋一转,紧扣论题,表明观点,以报载的事实为证,从本质上揭示苦学的危害;最后提出希望,给人鼓舞。全篇结构严谨,文笔犀利,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师让八位同学做传递两串钥匙的游戏,要求是:第一,从队首传到队尾,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第二,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第三,可以做三遍。
    这八位同学一连做了三遍:
    第一遍,八人依次排好,钥匙从每个人手中传过,传完一串,再传一串。耗时15秒。
    第二遍,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依次传递,耗时5秒。
    第三遍,八位同学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钥匙一下子落到地上。耗时0.5秒。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按照游戏规则,八位同学连续把钥匙传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效率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关键是突破思维定势,发挥了创造性。当人们囿于已有的知识、受到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在处理事情时往往难于冲破旧有的框框。只有摆脱并冲破它,才能使思维迸发出闪亮的火花,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才能有所创新。以上是这个材料的主旨。明确了材料的含义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作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
    例文
突破思维定势
顾芸芸
三次传钥匙,第一次耗时15秒,第三次却只用了0.5秒。同学们的成功来源于在一个“传”字上打破了思维定势――只要碰到每个人的手就算是“传”。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传钥匙和横切苹果的故事,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不怕标新立异,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
    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对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重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屏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这对于今天我们企业务创新、求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独辟蹊径,会在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从1加到100,怎么算?老老实实“1+2+3+……”的演算,当然也能得出结果,但有没有简便方法了呢?只要动一下脑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50个101,这样很快就准确地算出答案。
是5050了。所以,我们解题时可以试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简便,更合理。在观察问题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将来又会怎样?读书时也不一定完全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没有相反情况?有没有作者未说明白的道理?这样不断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造欲、探索欲,就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提高学习的实效。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让我们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有所发现,找到创造的入口,到时候得到的收获,相信比快速传钥匙和发现苹果中的“星星”都要有价值得多。
    解析:这篇议论文阐述的道理符合话题材料的精神。其写法上可供借鉴之处在于:1.从开创事业和提高学习效率两方面展开分析,思路清晰;2.精心选用了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3.前后呼应,首尾圆融。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喜怒哀乐都是情。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你写一篇以“情”为话题的文章,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表达出来。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情”,选材宜具体,写自己感受最深刻、最动情的事。只有首先感动了自己,写出来才有可能感动别人。主题宜集中、单一,积极向上。父爱、母爱、朋友情、同学情、师生情,都在选材之列,都可写出时代气息来。但不可误把早恋当做珍贵的感情来歌颂。写“情”,描述宜生动。要学会寓情于事,寓情于物。要借鉴朱自清《背影》,善于捕捉典型、生动的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用细节传达摧人肺腑的真情。这样才能以少胜多,给人留下值得反复咀嚼的回忆。
    例文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沈迪枝
    去县中补习那年,父亲病重,母亲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风很大,羸弱的小妹肩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凉里。
    我默无言语地随在后面,静静地听风声里绿竹扁担的肩压声。满山是血色的夕阳,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红了隐隐的村居,小妹蜡黄的脸映得红山茶一样。
    “哥,前面就是状元泉,四爷爷说,叫了状元泉,明年准能考中。”小妹一脸灿然,凌乱的刘海儿下,是一双充满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哥,我帮你叫,我声尖。”小妹像山里的妞赶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
    娘娘岭上,小妹立在翻涌的草波里,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
    小妹瘦小的双手捂成海螺状,微微地耸起身子,深吸着干涩涩的山风。一个尖长尖长的声音,远远地掠过山风,在梁子草坡间穿梭……
    山风正凶,娘娘岭上却如一个沉静的湖,落日的余晖染红湖面归巢的林鸟,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哥,你能中,准能中,中――”
    “哥,你听,状元泉回声了,你听,你听。”小妹回眸间的一脸悦色,使我的眼眶盈盈地温热起来。
    山谷的回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却听出了明晰,听出了厚厚实实的分量。
    “哥,明年你准能中!四爷爷说,状元泉有灵性。”小妹扑闪着亮黑的眼睛,定定地凝视了我一阵,默默地又挑起筐赶路。
    远山的雾渐渐地朦胧起来,浑圆的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袭来。凝望着小妹挑着硕大的箩筐颠簸着,瘦小的身影隐入暮色,我泪流满面。
    回城的日子我精精细细地跋涉过每一个朝暮,不管我未来的日子是否感应到小妹呼泉的灵气,是否有风有雨,小妹,我依然恋你,你给我一生的感动,永远是那道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解析:作者集中描述了小妹在娘娘岭上呼叫状元泉的情景。文章反复渲染“染色的夕阳”、“落日的余晖”、“最后一抹霞光”,把小妹的呼叫置于一种美丽、肃穆、雄阔的背景之下,以景衬人,愈发显出一种悲壮美。夕阳把“小妹蜡黄的脸映得像红山茶一样”,小妹被“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夕晖“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这种蕴含思想与感情、闪射着光芒的形象,不仅成为这位补习生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也定格在读者的脑海里。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2009届高三年级双周考

数 学 试 卷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一):纠正偏颇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