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物块m(未知)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块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拉力传感器固定在物块的右侧,水平轻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在砂桶和和拉力传感器之间,实验主要步骤为:1.让物块静止在P点,在砂桶里缓慢增加细砂,直到物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再将物块放回到P点并按住,向砂桶中加适量的细砂,记下拉力传感器示数F1,释放物块记下物块通过Q点时速度传感器示数v1;3.重复步骤2分别记下对应的传感器示数F2、F3…以及v2、v3…;3,用刻度尺测出PQ间距L.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物块在第2步骤中的加速度表达式$\frac{{{v}_{1}}^{2}}{2L}$(用测量物理量表达);
②如果用F-F0表示物块所受合力,则表示物块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合)关系的图线,图2中正确的是D.
分析 ①根据匀变速直线位移速度公式2aL=${{v}_{1}}^{2}$直接求出加速度;
②平衡摩擦力后,物块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合)关系的图线应该过原点,本题中用力传感器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需要用小桶中砂的重力来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小桶中砂的质量.
解答 解: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2aL=${{v}_{1}}^{2}$
解得:a=$\frac{{{v}_{1}}^{2}}{2L}$
②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合(F合=F1-F0)的关系图象.
由于已经平衡摩擦力,所以图象应该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而且本题中用力传感器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需要用小桶中砂的重力来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小桶中砂的质量,所以随着小桶中砂的重力的增大,图象不会出现弯曲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①$\frac{{{v}_{1}}^{2}}{2L}$;②D
点评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特别注意的时,本题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小桶中砂的质量,因为合力不是由小桶中砂的重力来代替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a,则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
A. | vb=$\frac{b}{a}$va | B. | vb=$\sqrt{\frac{a}{b}}$va | C. | vb=$\frac{a}{b}$va | D. | vb=$\sqrt{\frac{b}{a}}$va |
15.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在其内壁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和B,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迹平面高于B球的轨迹平面,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OC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以最低点C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则(sin37°=0.6,cos37°=0.8)( )
A. | A、B两球所受弹力的大小之比为3:4 | B. | A、B两球运动的周期之比为4:3 | ||
C. | A、B两球的动能之比为16:9 | D. | A、B两球的重力势能之比为2:1 |
5.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面平滑对接,一劲度系数k=18N/m的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斜面顶端,另一端固连在一质量m=1kg的光滑小球A,跟A紧靠的物块B(质量也为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图中施加在B上的力F=18N,方向沿斜面向上,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斜面对B恰无摩擦力,当撤除力F后,A和B一起沿斜面下滑到某处时分离,分离后A一直在斜面上运动,B继续沿斜面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和B分离后A不能回到出发点 | B. | A和B分离时B的速度为5m/s | ||
C. | B最终停留的位置距斜面末端1m | D. | B最终停留的位置距斜面末端4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