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经(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该技术先由煤气化制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甲醇和氨气,最后由甲醇制乙烯和丙烯。
(1)煤气化包含一系列化学反应,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则反应 _____
(2)以投料比合成甲醇:,温度、压强与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_____(填>”或“<)0
②______(填“>“或“<”)
③,时,点的_____(填>”或"<")。
④若起始时提高投料比的平衡转化率将_______(填”増大”或“减小”)。
⑤参照下表,实际工业生产中大多采用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span>方法 | 催化剂 | 条件 | 备注 | 特点 | |
压力 | 温度 | ||||
高压法 | 二元催化剂 | 25~30 | 380~400 | 1924年工业化 | (1)催化剂不易中毒,再生困难 (2)副反应多 |
低压法 | 三元催化剂 | 5 | 230~270 | 1966年工业化 | (1)催化剂易中毒,再生容易,寿命为1~2年 (2)副反应少 |
(3)和生成的反应为 ,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如下(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
脱附:
其中,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①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填字母)
A 低温 B 高温 C 低压 D 高压 E 催化剂
②标准平衡常数=,其中为标准压强(),、和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为平衡总压,为平衡系统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已知起始时向一密闭容器中投入 和 ,反应 + 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的平衡产率为,则该反应的=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下图中可以表示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题目】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少量及的化合物等)、氨水及净化剂等为原料可制备液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如图所示装置,将通入中的软锰矿浆液中。
步骤II、充分反应后,在不断搅拌下依次向仪器中加入适量纯净的,最后加入适量沉铅,
步骤III、过滤得溶液
(1)仪器R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用于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装置中的反应应控制在90~100℃,适宜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Ⅱ”中加入纯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调节溶液时,需调节溶液的范围为________(该实验条件下,部分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 ||||
开始沉淀的 | 7.04 | 1.87 | 3.32 | 7.56 |
沉淀完全的 | 9.18 | 3.27 | 4.9 | 10.2 |
(6)已知①用空气氧化浊液可制备,主要副产物为;反应温度和溶液对产品中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分别如图所示
②反应温度超过时,的产率开始降低,是白色沉淀,呈黑色;、中锰的质量分数理论值依次为72.05%、62.5%请补充完整由步骤III得到溶液,并用氨水等制备较纯净的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空干燥6小时得产品。
【题目】KMnO4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回答下列问题:
(1)K+的结构示意图为___。
(2)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过量的草酸(H2C2O4,弱酸)溶液,振荡,溶液紫色变无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反应式为___。
(3)在10mL0.1mol·L-1KMnO4溶液(含稀硫酸)中加入15mL0.5mol.L-1草酸溶液,收集到的CO2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AB段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填字母)。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反应物浓度增大
c.K2SO4起催化作用
d.MnSO4起催化作用
(4)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 | 0.1mol·L-1KMnO4/mL | 0.5mol·L-1H2C2O4/mL | 0.1mol·L-1H2SO4/mL | 水浴 温度/℃ | 蒸馏水 /mL | 褪色时间 /min |
I | 5.0 | 15.0 | 5.0 | 35 | 0 | t1 |
II | 5.0 | 10.0 | 5.0 | 35 | V | t2 |
III | 5.0 | 15.0 | 3.0 | 35 | 2.0 | t3 |
IV | 5.0 | 15.0 | 5.0 | 45 | 0 | t4 |
①V=___。
②该实验方案不能探究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因素是___。
A.浓度 B.酸度 C.温度 D.催化剂
③若测得结果:t4<t1,则实验结论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