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其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变性了 |
B | 将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滴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水解 |
C |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振荡 | 无白色沉淀 |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
D | CH3COOH、C2H5OH和浓H2SO4共热制备CH3COOC2H5,将共热后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中 | 有油状物浮于Na2CO3溶液表面,振荡后,油状层变薄 | 证明油状物不全部是CH3COOC2H5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4.胡椒酚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 |
B. | 该分子可与FeCl3溶液反应呈紫色 | |
C. | 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反应 | |
D. | 1mol该分子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
13.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能发生银镜反应 | B. | 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羧酸 | ||
C. | 与氢气加成只能生成丙醛 | D. |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12.如图为某电池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 | |
B. | 电路若有0.4mol电子通过,则消耗O2的量为0.2mol | |
C. |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OH-浓度将升高 | |
D. | 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11.可以通过图示装置实现下列实验目的是( )
A. |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 B. | 分离苯和苯酚钠溶液 | ||
C. | 分离苯和硝基苯 | D. | 分离苯和溴苯 |
10.下列物质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 | (CH3)3CCH2Br | B. | CH3Br | C. | D. |
9.关于甲醇碱性燃料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甲醇的电极是电池的正极 | |
B. | 电池工作时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 |
C. | 电池负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 |
D. | 电池工作后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 |
8.关于铁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OH)3 | |
B. | 铁锈蚀过程中只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
C. | 铁锈蚀与环境湿度和铁件密封程度有关 | |
D. | 铁件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B. | 乙酸的结构式:CH3COOH | ||
C. | 2-丁烯的键线式: | D. |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70682 170690 170696 170700 170706 170708 170712 170718 170720 170726 170732 170736 170738 170742 170748 170750 170756 170760 170762 170766 170768 170772 170774 170776 170777 170778 170780 170781 170782 170784 170786 170790 170792 170796 170798 170802 170808 170810 170816 170820 170822 170826 170832 170838 170840 170846 170850 170852 170858 170862 170868 170876 203614
A. | 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 |
C. |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 |
D. | 断裂化学键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