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Ⅰ.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接触面积 有关.
Ⅱ.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frac{a}{b}$=$\frac{2}{1}$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1}{({t}_{2}-{t}_{1})V}$mol•L-1•min-1
(3)平衡时,N的转化率为75%.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MnO2 | 触摸试管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很烫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5min |
块状 | 微热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接触面积 有关.
Ⅱ.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frac{a}{b}$=$\frac{2}{1}$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1}{({t}_{2}-{t}_{1})V}$mol•L-1•min-1
(3)平衡时,N的转化率为75%.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气装置,其中可用于制取乙炔的是( )
A. | B. | C. | D. |
6.已知 H2+O2$\stackrel{点燃}{→}$ H2O,关于该反应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 | |
B. |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水的总能量 | |
C. | 断开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水时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 |
D. | 该反应需要点燃,所以是吸热反应 |
5.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 单位时间消耗nmol A,同时生成2nmolC | |
B. |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2:3 | |
C. | A,B,C的浓度相等 | |
D. | 生成C的速率与分解C的速率相等 |
4.在水溶液中不能存在的反应是( )
①Cl2+2NaBr═2NaCl+Br2
②I2+2NaBr═2NaI+Br2
③Zn+FeSO4═ZnSO4+Fe
④K+NaCl═KCl+Na.
①Cl2+2NaBr═2NaCl+Br2
②I2+2NaBr═2NaI+Br2
③Zn+FeSO4═ZnSO4+Fe
④K+NaCl═KCl+Na.
A. | ①③ | B. | ①② | C. | ②④ | D. | ③④ |
3.L-T 5种短周期元素的信息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12 | 0.104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4、-2 | -2 |
A. | 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单质<Q单质 | |
B. | 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 |
C. | 热稳定性:H2T<H2R | |
D. |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2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0 168170 168178 168184 168188 168194 168196 168200 168206 168208 168214 168220 168224 168226 168230 168236 168238 168244 168248 168250 168254 168256 168260 168262 168264 168265 168266 168268 168269 168270 168272 168274 168278 168280 168284 168286 168290 168296 168298 168304 168308 168310 168314 168320 168326 168328 168334 168338 168340 168346 168350 168356 168364 203614
A. | 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 A (g)+b B (g)?cC (g),若T1>T2,则a+b=c,且△H<0 | |
B. | 图乙表示温度对可逆反应2A (g)+2 B (g)?3C (g)+D (g)的影响,甲的温度比乙的温度高且正反应为吸热 | |
C. | 图丙表示可逆反应Fe3+(aq)+SCN-(aq)?Fe(SCN)2+(aq)平衡时,物质的量浓[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 |
D. | 图丁表示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的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