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W>Z>Y>X | |
B. | X的氢化物与氯化氢反应的产物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酸性 | |
C.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 |
D. | 含Y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的CH4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平衡时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1 | |
B. | 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1<p2<p3<p4 | |
C. | 1100℃,p4条件下,该反应10 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ν(CO2)=0.008 mol•L-1•min-1 | |
D. | 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①~⑧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
(1)在元素 ①~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填元素符合).
(2)在元素 ①~⑧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填元素名称).
(3)元素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NaOH>Mg(OH)2>Al(OH)3(用化学式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⑧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为验证VII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2+2OH-=Cl-+ClO-+H2O.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⑧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④VII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族 周期 | IA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⑥ | ⑦ | ⑧ |
(2)在元素 ①~⑧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填元素名称).
(3)元素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NaOH>Mg(OH)2>Al(OH)3(用化学式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⑧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为验证VII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2+2OH-=Cl-+ClO-+H2O.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⑧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④VII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0.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钢铁在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2)由于氧化性Fe3+>Cu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
(3)若将(2)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4)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B(填字母).
(1)钢铁在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2)由于氧化性Fe3+>Cu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
(3)若将(2)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4)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B(填字母).
陈述I | 陈述Ⅱ | 判断 | |
A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 I对;Ⅱ对;有 |
B | 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得到铁 | I对;Ⅱ对;无 |
C | 铁属于过渡元素 | 铁的某些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 | I错;Ⅱ对;无 |
D | 在空气中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 铁不能与氧气反应 | I对;Ⅱ对;有 |
17.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起始时,产生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 金属(粉末) | 物质的量(mol) | 酸的浓度 | 酸的体积 | 反应温度 |
A | Mg | 0.1 | 6mol/L HNO3 | 10mL | 60℃ |
B | Mg | 0.1 | 1.5mol/L HCl | 10mL | 60℃ |
C | Fe | 0.1 | 3mol/L HCl | 10mL | 60℃ |
D | Mg | 0.1 | 3mol/L HCl | 10mL | 60℃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0 168069 168077 168083 168087 168093 168095 168099 168105 168107 168113 168119 168123 168125 168129 168135 168137 168143 168147 168149 168153 168155 168159 168161 168163 168164 168165 168167 168168 168169 168171 168173 168177 168179 168183 168185 168189 168195 168197 168203 168207 168209 168213 168219 168225 168227 168233 168237 168239 168245 168249 168255 168263 203614
A. | 任何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 |
B. |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 |
C. | 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 |
D. |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也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