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 kJ/mol[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果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BE.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 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 kJ/mol[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果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BE.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9.硅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矿石,含铜形态为CuCO3•Cu(OH)2和CuSiO3•2H2O,
同时含有SiO2、FeCO3、Fe2O3、A12O3等杂质.以其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
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1中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入双氧水,则双氧水参与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2)步骤②调节溶液pH,可以选用的试剂是BC.(填字母编号)
A.Al2O3B.CuOC.CuCO3•Cu(OH)2
(3)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则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是Al3+、Cu2+、H+.
(4)将滤液B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可得到硫酸铜晶体.
(5)硫酸铜也可用硫化铜和氧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化合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384gCuS在一定条件下和氧气完全反应,或发生:2CuS+3O2=2CuO+2SO2和
4CuS+5O2=2Cu2O+4SO2;两个反应,在所得固体中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n(Cu):n(O)=4:a,此时消耗空气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a=a=$\frac{2}{5}$b-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同时含有SiO2、FeCO3、Fe2O3、A12O3等杂质.以其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
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1中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入双氧水,则双氧水参与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2)步骤②调节溶液pH,可以选用的试剂是BC.(填字母编号)
A.Al2O3B.CuOC.CuCO3•Cu(OH)2
(3)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Cu(OH)2 |
开始沉淀的pH | 3.3 | 1.5 | 6.5 | 4.2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3.7 | 9.7 | 6.7 |
(4)将滤液B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可得到硫酸铜晶体.
(5)硫酸铜也可用硫化铜和氧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化合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384gCuS在一定条件下和氧气完全反应,或发生:2CuS+3O2=2CuO+2SO2和
4CuS+5O2=2Cu2O+4SO2;两个反应,在所得固体中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n(Cu):n(O)=4:a,此时消耗空气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a=a=$\frac{2}{5}$b-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2.酸性KMnO4溶液能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快慢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1)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A
(3)若配置酸性KMnO4标准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Ⅱ.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用该草酸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8mL).
(4)写出表中a对应的实验目的探究温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1和3分别进行的3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缩短,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请简述改进的实验方案:其它条件相同时,利用等量且少量的高锰酸钾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足量草酸溶液反应,测量溶液褪色时间
(6)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MnSO4并非MnCl2,原因为(离子方程式表示):2MnO4-+10Cl-+16H+=5Cl2↑+2Mn 2++8H2O.
0 167833 167841 167847 167851 167857 167859 167863 167869 167871 167877 167883 167887 167889 167893 167899 167901 167907 167911 167913 167917 167919 167923 167925 167927 167928 167929 167931 167932 167933 167935 167937 167941 167943 167947 167949 167953 167959 167961 167967 167971 167973 167977 167983 167989 167991 167997 168001 168003 168009 168013 168019 168027 203614
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1)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A
(3)若配置酸性KMnO4标准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Ⅱ.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用该草酸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8mL).
实验 编号 | 温度 (℃) | 催化剂 用量(g) | 酸性KMnO4溶液 | 实验目的 a.实验1和2探究___________ b.实验1和3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1和4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
体积 (mL) | 浓度 (mol/L) | ||||
1 | 25 | 0.5 | 4 | 0.1000 | |
2 | 50 | 0.5 | 4 | 0.1000 | |
3 | 25 | 0.5 | 4 | 0.0100 | |
4 | 25 | 0 | 4 | 0.1000 |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1和3分别进行的3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 编号 |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1 | 14.0 | 13.0 | 11.0 |
3 | 6.5 | 6.7 | 6.8 |
(6)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MnSO4并非MnCl2,原因为(离子方程式表示):2MnO4-+10Cl-+16H+=5Cl2↑+2Mn 2++8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