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
B. | 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 |
C. | 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
D. | 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A. | 1 mol Na2O2固体与1 mol NaHSO4晶体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均为3NA | |
B. | 由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内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
C. | 只有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 |
D. |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N,⑤Si,⑦C.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⑥,⑧.
(3)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_{4}^{+}$,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电解\;\;\;}}{冰晶石}$4Al+3O2↑,
(6)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Na,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与水反应;
在⑧与⑫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Cl2,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答:Cl2+2NaBr=2NaCl+Br2.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1 | ⑬ | |||||||
2 | ① | ⑭ | ② | |||||
3 | ③ | ④ | ⑥ | ⑤ | ⑦ | ⑧ | ⑨ | |
4 | ⑩ | ⑪ | ⑫ |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⑥,⑧.
(3)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_{4}^{+}$,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电解\;\;\;}}{冰晶石}$4Al+3O2↑,
(6)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Na,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与水反应;
在⑧与⑫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Cl2,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答:Cl2+2NaBr=2NaCl+Br2.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G、Q、R、T七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36.已知X的一种1:2 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Z的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Q 原子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G为金属元素;R单质是制造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T处于周期表的ds区,原子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Y原子核外共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T原子有7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表示).由X、Y、Z形成的离子ZXY?与XZ2互为等电子体,则ZXY?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
(3)Z与R能形成化合物甲,1mol甲中含4mol化学键,甲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
(4)G、Q、R氟化物的熔点如下表,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为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故SiF4的熔点低,Mg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且Mg2+电荷数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点比NaF高
(5)向T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
(6)X单质的晶胞如右图所示,一个X晶胞中有8个X原子;若X晶体的密度为p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X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3}{4}\root{3}{\frac{12}{P{N}_{A}}}$cm(用代数式表示)
(1)Y原子核外共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T原子有7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表示).由X、Y、Z形成的离子ZXY?与XZ2互为等电子体,则ZXY?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
(3)Z与R能形成化合物甲,1mol甲中含4mol化学键,甲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
(4)G、Q、R氟化物的熔点如下表,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为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故SiF4的熔点低,Mg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且Mg2+电荷数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点比NaF高
氟化物 | G的氟化物 | Q的氟化物 | R的氟化物 |
熔点/K | 993 | 1539 | 183 |
(6)X单质的晶胞如右图所示,一个X晶胞中有8个X原子;若X晶体的密度为p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X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3}{4}\root{3}{\frac{12}{P{N}_{A}}}$cm(用代数式表示)
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CO.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1)2NO(g)+2CO(g)?2CO2(g)+N2(g)△H=-746.5KJ/mol (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已知:2C (s)+O2(g)?2CO(g)△H=-221.0KJ/mol
C (s)+O2(g)?CO2(g)△H=-393.5KJ/mol
则N2(g)+O2(g)=2NO(g)△H=+180.5kJ•mol-1.
(2)T℃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①c1合理的数值为C.(填字母标号)
A.4.20B.4.00C.3.50D.2.50
②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b.(填字母标号)
a.2v正(CO)=v正(N2)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3)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根据下表设计的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NO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则曲线Ⅰ对应的实验编号依次为③.
(4)已知:CO通入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可生成银镜,同时释放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和1molCO,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新制的银氨溶液中,生成43.2g Ag,则该温度下,反应2NO(g)+2CO(g)?2CO2(g)+N2(g)(条件为使用催化剂)的化学平衡常数K=160.
(5)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实验组①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6mol/(L•min),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a=2,b=1,则c=0.6,达平衡时实验组②中H2O(g)和实验组③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2 (H2O)>
α3 (CO)(填“<”、“>”或“=”).
已知:2C (s)+O2(g)?2CO(g)△H=-221.0KJ/mol
C (s)+O2(g)?CO2(g)△H=-393.5KJ/mol
则N2(g)+O2(g)=2NO(g)△H=+180.5kJ•mol-1.
(2)T℃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10-4 mol/L | 10.0 | 4.50 | C1 | 1.50 | 1.00 | 1.00 |
C(NO)10-3 mol/L | 3.60 | 3.05 | C2 | 2.75 | 2.70 | 2.70 |
A.4.20B.4.00C.3.50D.2.50
②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b.(填字母标号)
a.2v正(CO)=v正(N2)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3)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根据下表设计的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NO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实验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10-3mol•L-1 | CO初始浓度/10-3mol•L-1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① | 350 | 1.20 | 5.80 | 124 |
② | 280 | 1.20 | 5.80 | 124 |
③ | 280 | 1.20 | 5.80 | 82 |
(4)已知:CO通入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可生成银镜,同时释放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和1molCO,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新制的银氨溶液中,生成43.2g Ag,则该温度下,反应2NO(g)+2CO(g)?2CO2(g)+N2(g)(条件为使用催化剂)的化学平衡常数K=160.
(5)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H2O | CO | CO | H2 | |||
① | 650 | 2 | 4 | 2.4 | 1.6 | 5 |
② | 900 | 1 | 2 | 1.6 | 0.4 | 3 |
③ | 900 | a | b | c | d | t |
②若a=2,b=1,则c=0.6,达平衡时实验组②中H2O(g)和实验组③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2 (H2O)>
α3 (CO)(填“<”、“>”或“=”).
3.下列物质中,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 有色玻璃 | B. | 碳化硅陶瓷 | C. | 石英玻璃 | D. | 钢化玻璃 |
1.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分别与足量金属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0 167143 167151 167157 167161 167167 167169 167173 167179 167181 167187 167193 167197 167199 167203 167209 167211 167217 167221 167223 167227 167229 167233 167235 167237 167238 167239 167241 167242 167243 167245 167247 167251 167253 167257 167259 167263 167269 167271 167277 167281 167283 167287 167293 167299 167301 167307 167311 167313 167319 167323 167329 167337 203614
A. | 反应起始时速率:X=Y | B. | 反应消耗镁的量:X<Y | ||
C. | 产生H2量:X>Y | D. | 反应速率大小: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