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1)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1,N≡N键能为945KJ•mol-1,N-H键能为391KJ•mol-1.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 KJ•mol-1
(2)可逆反应N2+3H2?2NH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②⑤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N2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②单位时间内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容器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为1:3:2
④常温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常温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3)恒温下,往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6mol H2和1mol 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
时间/min51015202530
C(NH3)/mol•L-10.080.140.180.200.200.20
5min内,消耗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8mol/(L.min);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1;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加入H2、N2和NH3各2mol,化学平衡将向逆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4)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以天然石膏矿(主要成分CaSO4)为原料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已知Ksp(CaSO4)=7.10×10-5  Ksp(CaCO3)=4.96×10-9)其工艺流程如下:
请写出制备(NH42SO4的反应方程式:CaSO4+(NH42CO3=(NH42SO4+CaCO3↓;并利用有关数据简述上述反应能发生的原因因为Ksp(CaSO4)=7.10×10-5>Ksp(CaCO3)=4.96×10-9

分析 (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根据v=$\frac{△c}{△t}$计算v(NH3),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2);
恒温下,往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6mol H2和1mol N2,20min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NH3浓度为0.2mol/L,则: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L):0.5     1.3       0
变化量(mol/L):0.1    0.3       0.2
平衡量(mol/L):0.4    1         0.2
平衡常数K=$\frac{{c}^{2}(N{H}_{3})}{c({N}_{2})×{c}^{3}({H}_{2})}$;
计算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4)由流程图可知,硫酸钙、氨气、二氧化碳转化为(NH42SO4与CaCO3,CaCO3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反应利用溶解度大转化为溶解度更小沉淀转化原理.

解答 解:(1)反应发生:N2(g)+3H2(g)?2NH3(g),则△H=945KJ•mol-1+3×436KJ•mol-1-6×391KJ•mol-1=-93 KJ•mol-1,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3 KJ•mol-1
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3 KJ•mol-1
(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N2的同时生成3n mol H2,均表示逆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而1个N≡N键断裂的同时生成6个N-H键,氨气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容器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关系与氮气、氢气起始物质的量及转化率有关,不一定为1:3:2,故③错误;
④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④错误;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进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选:②⑤;
(3)5min内,△c(NH3)=0.08mol/L,则v(NH3)=$\frac{0.08mol/L}{5min}$=0.016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2)=$\frac{1}{2}$v(NH3)=0.008mol/(L.min);
恒温下,往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6mol H2和1mol N2,20min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NH3浓度为0.2mol/L,则: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L):0.5   1.3       0
变化量(mol/L):0.1  0.3       0.2
平衡量(mol/L):0.4   1        0.2
平衡常数K=$\frac{{c}^{2}(N{H}_{3})}{c({N}_{2})×{c}^{3}({H}_{2})}$=$\frac{0.{2}^{2}}{0.4×{1}^{3}}$=0.1;
浓度商Qc=$\frac{(0.2+\frac{2}{2})^{2}}{(0.4+\frac{2}{2})×(1+\frac{2}{2})^{3}}$=0.13>K=0.1,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0.008mol/(L.min);0.1;逆反应;
(4)由流程图可知,硫酸钙、氨气、二氧化碳转化为(NH42SO4与CaCO3,CaCO3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制备(NH42SO4的反应方程式:CaSO4+(NH42CO3=(NH42SO4+CaCO3,上述反应能发生的原因:因为Ksp(CaSO4)=7.10×10-5>Ksp(CaCO3)=4.96×10-9
故答案为:CaSO4+(NH42CO3=(NH42SO4+CaCO3↓;因为Ksp(CaSO4)=7.10×10-5>Ksp(CaCO3)=4.96×10-9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常数、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沉淀转化等,题目比较综合,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及铜的制备、回收利用进行了下列几方面的研究:

(1)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为了减少污染,化学实验小组的又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装置,希望在不拆除、不增加仪器的情况下既能观察到反应现象,又能使二氧化氮被吸收(氢氧化钠可吸收).设计的装置(如图2)能达目的是:①③(填序号).
(4)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看到生成的气体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试管内有空气存在,将生成的NO氧化为NO2,2NO+O2=2NO2;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气体的颜色,可在往稀硝酸中加入铜的同时,加入少量碳酸盐即可达到目的,那么加入碳酸盐的作用是:碳酸盐与硝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CO2排走了试管内的空气.
Ⅱ(1)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火法炼铜:Cu2S+O2 $\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 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上述两种方法中,铜元素均被还原 (填“氧化”还是“还原”)成铜单质.
(2)可用FeCl3溶液浸泡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制备CuCl2•2H2O,实验室模拟回收过程如下:

①步骤3的目的是使溶液的pH升高到5,此时Fe3+浓度为 4×10-11 mol/L[Ksp(Fe(OH)3)=4×10-38],可选用的“试剂1”是CuO或Cu(OH)2(写出一种即可).
②欲实现反应Cu+H2SO4(aq)=CuSO4+H2↑,在你认为能实现该转化的装置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极材料(填“Cu”或“C”).
6.苯甲酸和亚硝酸钠都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I.苯甲酸的制备流程为图1:

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水,安装好右图 所示反应装置,加热至沸.
②从a的上口分数次加入一定量的碱性高锰酸钾,并用少量水冲洗a的内壁.继续回流并时常摇动烧瓶,直至反应基本结束.
③将反应混合液趁热过滤,滤渣为黑色固体;得到的滤液如果呈紫色,可加入少量的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使紫色褪去,重新过滤,再将滤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后用浓盐酸酸化,直到产品析出.
(1)仪器a的名称冷凝管,被回流的主要物质是甲苯
(2)写出滴加饱和亚硫酸钠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2MnO4-+H2O+3SO32-═2 MnO2↓+2OH-+3SO42-
(3)第③步中,若冷却后再过滤,则产率偏低(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Ⅱ.亚硝酸钠滴定法是利用亚硝酸钠滴定液在盐酸溶液中与芳伯氨基化合物发生重氮化反应图2,定量生成重氮盐,来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其滴定反应如下:
Ar-NH2+NaNO2+2HCl→Ar-N2C1+NaCl+2H2O
(4)已知亚硝酸具有氧化性,实验中用KI-淀粉溶液作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则滴定终点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5)《中国药典》规定在室温(10℃-30℃)条件下快速滴定,温度太高会使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测定结果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但温度也不宜过低,原因是反应速率过慢,不利于滴定终点的判断.
1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硫酸工业的重要反应之一.
(1)现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放入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
①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2}(S{O}_{3})}{{c}^{2}(S{O}_{3})×c({O}_{2})}$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bc.(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3)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将2molSO2和1molO2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SO2和2molO2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
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小于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在甲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He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则$\frac{c(S{O}_{3})}{c(S{O}_{2})}$将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确定”)
(4)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放入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c(SO3)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在第5分钟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在第8分钟达到新的平衡(此时SO3的浓度约为0.25mol/L).请在下图中画出此变化过程中SO3浓度的变化曲线.
7.汽车尾气中NOx的消除及无害化处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某兴趣小组查阅文献获得如下信息:
N2(g)+O2(g)═2NO(g)△H=+180.5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则反应2H2(g)+2NO(g)═2H2O(g)+N2(g)△H=-664.1kJ/mol.
(2)该小组利用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1装置进行H2还原NO的实验[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金属钯薄膜做电极].钯电极A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4H++4e-=N2 +2H2O.
(3)氨法催化还原NO原理如下:
主反应:4NO(g)+4NH3(g)+O2(g)?4N2(g)+6H2O(g)   (△H<0)
副反应:4NH3(g)+3O2(g)?2N2(g)+6H2O(g)
4NH3(g)+4O2(g)?2N2O(g)+6H2O(g)
4NO(g)+4NH3(g)+3O2(g)?4N2O(g)+6H2O(g)
有关实验结论如图2、图3所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催化还原NO应控制n(NH3)/n(NO)的最佳值为1,理由是n(NH3)/n(NO)小于1时,NO脱除率不高,n(NH3)/n(NO) 大于1时,NO脱除率增加不明显且N2O生成率明显增加.
②主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6}({H}_{2}O){c}^{4}({N}_{2})}{c({O}_{2}){c}^{4}(N{H}_{3}){c}^{4}(NO)}$,随着温度的增加,K将减小(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③影响N2O生成率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和n(NH3)/n(NO).
(4)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1×10-9.万一误服了BaCO3,应尽快用大量的0.5mol/L的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2×10-10mol/L.
(5)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CaCO3(s)+SO42-(aq).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