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阳极可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 |
B. | 阴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 |
C. | 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 |
D. | I、II分别是淡水、浓海水出口 |
分析 A、阳极周围是氯离子性氧化反应;
B、阴极附近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C、a膜为氯离子透过的膜,而b膜为阳离子通过的膜;
D、I中氯离子向阳极移动,钠离子向阴极移动,中间II中右边移进氯离子,左边移进钠离子.
解答 解:A、阳极周围是氯离子性氧化反应,所以阳极可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故A正确;
B、阴极附近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
C、a膜为氯离子透过的膜,而b膜为阳离子通过的膜,所以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正确;
D、I中氯离子向阳极移动,钠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I是淡水出口,而中间II中右边移进氯离子,左边移进钠离子,所以II浓海水出口,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极反应,电极判断,题干信息的分析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图①装置精炼铜,a极为粗铜,b为精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
B. | 图②装置的盐桥中KCl的Cl-移向甲烧杯 | |
C. | 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以获得保护 | |
D. | 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流相同时(忽略电阻和其它能量损耗),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相同 |
20.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92.6-1.实验侧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能量的变化 | |||
N2 | H2 | NH3 | Ar | ||
① | 1 | 3 | 0 | 0 | 放出热量Q1 |
② | 0.9 | 2.7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③ | 0.9 | 2.7 | 0.2 | 0.1 | 吸收热量Q3 |
A. | 放出热量大小:Q1 >Q2 =Q3 | B. | 容器中的压强:③>①=2 | ||
C. | N2的转化率:①<②<③ | D. | 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①=②<③ |
16.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物质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 )
A. | 金属性,甲>乙>丁 | |
B. | 原子半径,辛>戊>甲 | |
C. | 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己>戊 | |
D. | 丙与庚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
3.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 |
B. | 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 |
C. | 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 |
D. | 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
13.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煤油在今年三月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该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地沟油”为原料,进行裂化、加氢、去氧处理后得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机化学中加氢和去氧都属于还原反应 | |
B. | 裂化是化学变化,裂化产物是饱和烃 | |
C. | “地沟油”的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加氢能改善其稳定性 | |
D. | “地沟油”去氧时,氧主要以H2O和CO2等形式脱去 |
20.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时,实验设计合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X气体 | Y溶液 | Z溶液 | 试管中现象 | |
A | NO2 | 硫酸亚铁 | H2O | 溶液颜色变黄 |
B | CO2 | 氯化钡溶液 | Ca(OH)2 | 白色沉淀 |
C | Cl2 | 紫色石蕊试液 | NaOH | 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
D | HCHO | 新制氢氧化铜 | KMnO4 | 砖红色沉淀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pH=l的溶液中:Mg2+、Na+、AlO2-、SO42- | |
B. | 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3- | |
C. | 含有大量NO3-的溶液中:H+、Na+、Fe3+、Cl- | |
D. | 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Ca2+、K+、Cl-、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