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为纯净物的是( )A. | 甲烷和氯气光照 | B. | 氯乙烯的加聚 | ||
C. | 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 | D. | 丙烯和氯化氢加成 |
分析 A.CH4与Cl2光照可以发生一氯取代,二氯取代,三氯取代,四氯取代;
B.有机高分子中各个分子单体的数目不同,使高分子化合物成为各个不同分子数目的化合物的混合体;
C.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OH取代Br原子,生成CH3CH2OH;
D.丙烯和氯化氢加成,氯原子连接不饱和的碳原子有两种.
解答 解:A.产物中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没有反应掉的甲烷和氯气等,故A错误;
B.氯乙烯加聚反应产物中各个分子单体的数目不同,即聚合度不同,得到的是混合物,故B错误;
C.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OH取代Br原子,生成CH3CH2OH,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丙烯和氯化氢加成,可以生成1-氯丙烷和2-氯丙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纯净物概念为载体,考查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同分异构体等,难度不大,理解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学以致用.
A. | 放热91.5 kJ | B. | 放热183 kJ | C. | 吸热183 kJ | D. | 吸热91.5 kJ |
A. | 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 NaOH | |
B. | 该物质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能被催化氧化 | |
C. | 该物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反应 | |
D. | 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 反应生成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比为2:1 |
A. |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 |
B. |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 |
C. |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 |
D. | 外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3.25 g |
实验 编号 | 温度 | 初始pH | 0.1mol/L草酸溶液/mL | 0.01mol/LKMnO4溶液体积/mL | 蒸馏水 体积/mL | 待测数据(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s) |
① | 常温 | 1 | 20 | 50 | 30 | t1 |
② | 常温 | 2 | 20 | 50 | 30 | t2 |
③ | 常温 | 2 | 40 | 50 | 10 | t3 |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MnSO4固体,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 | 若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①中的t1,则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间相同,则MnSO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 |
A. | 11和17 | B. | 19和9 | C. | 13和17 | D. | 20和8 |
A. | N | B. | S | C. | F | D. | Cl |
A. | BaCl2 | B. | AlCl3 | C. | HCl | D. | Na2O2 |
A. | 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 | |
B. | 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PH增大 | |
C. | a口若消耗1molCH4,d口可产生4mol气体 | |
D. | a口通入C2H6时的电极反应为 C2H6-14e-+18OH-═2CO32-+1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