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X、Y、Z、W四种金属片在稀盐酸中,用导线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 Z>Y>X>W | B. | Z>X>Y>W | C. | Z>Y>W>X | D. | Y>Z>X>W |
分析 形成原电池反应时,较为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可生成金属、气体等,结合两极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Z、Y组合时,Z为负极,则活泼Z>Y;
X、Y组合时,X电极上有气泡,则X为正极,则活泼Y>X;
Z、W组合时,电子从Z流向W,则Z应为负极,则Z>W;
X、W组合时,W上发生还原反应,说明W为正极,活泼性X>W,
则有Z>Y>X>W,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侧重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注意把握电极反应与金属活泼性的关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molD(氘)的质量与NA个T(氚)的质量相等 | |
B. | 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 |
C. | 28g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 |
D. | 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11.2L |
17.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SO2(g)+O2(g)=2SO3(g)体系中,n(SO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1)上述反应是(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 5s时,SO2的转化率为65%;
(2)如图所示,表示SO3变化曲线的是b,用O2表示从0s~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SO3)=2v(O2)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v逆(SO2)=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若上述条件下该反应的△H=-190kJ•mo1-1,若要得到380kJ热量,则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BD.
A.4mo1SO2和2mol O2
B.6mol SO2和6mo1O2
C.4mol SO2和4mo1O2
D.6mo1SO2和4mo1O2.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SO2)(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2)如图所示,表示SO3变化曲线的是b,用O2表示从0s~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SO3)=2v(O2)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v逆(SO2)=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若上述条件下该反应的△H=-190kJ•mo1-1,若要得到380kJ热量,则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BD.
A.4mo1SO2和2mol O2
B.6mol SO2和6mo1O2
C.4mol SO2和4mo1O2
D.6mo1SO2和4mo1O2.
14.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 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 |
B. | 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 |
C. | YX2与M2Y的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反应 | |
D. | 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
1.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点c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
B. | 点a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处的大 | |
C. | 点d(t1时)和点e(t2时)处n(N2)不同 | |
D. | 在t2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 |
11.在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再加入下列某一物质后,可使铜片迅速发生反应的是( )
A. | 硝酸钾晶体 | B. | 硫酸钠晶体 | C. | 氯化钡晶体 | D. | 氯化钠晶体 |
18.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 Al、Si、P | B. | I、Br、Cl | C. | Na、Mg、Al | D. | O、S、Na |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醋酸可用作调味剂及防腐剂 | B. | CO2和CH4都是温室气体 | ||
C. | 阿司匹林可用作抗酸药 | D. | 植物油可用于制备人造黄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