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①KHSO4熔融状态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
②苏打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分析 ①硫酸氢钾为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
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①硫酸氢钾为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KHSO4=K++HSO4-;
故答案为:KHSO4=K++HSO4-;
②苏打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H+=CO2+H2O;
故答案为:CO32-+2H+=C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发生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H2SO4→BaSO4 | B. | Fe3+→Fe2+ | C. | CuO→Cu | D. | Fe→Fe2+ |
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1mol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小于W的是( )
A. | 2mol CO+0.5mol H2O(g)+1mol CO2+1mol H2 | |
B. | 1.5mol CO+0.5mol H2O(g)+0.4mol CO2+0.4mol H2 | |
C. | 1mol CO+1mol H2O(g)+1mol CO2+1mol H2 | |
D. | 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
7.对于可逆反应:mA(g)+nB(g)?xC(g)+yD(s)△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H>0,m+n>x+y | B. | △H<0,m+n>x+y | C. | △H<0,m+n>x | D. | △H>0,m+n<x |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不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9.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1),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简述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浓硫酸密度较大,且与苯甲酸、甲醇混合放出大量热量,甲醇易挥发.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装置乙(填“甲”或“乙”或“丙”).
Ⅱ粗产品的精制
(3)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写出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Ⅰ操作Ⅱ.
(4)能否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否(填“能”或“否”),并简述原因氢氧化钠是强碱,促进苯甲酸甲酯的水解,导致产品损失.
(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是65%.
物质 | 甲醇 | 苯甲酸 | 苯甲酸甲酯 |
沸点/℃ | 64.7 | 249 | 199.6 |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1),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简述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浓硫酸密度较大,且与苯甲酸、甲醇混合放出大量热量,甲醇易挥发.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装置乙(填“甲”或“乙”或“丙”).
Ⅱ粗产品的精制
(3)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写出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Ⅰ操作Ⅱ.
(4)能否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否(填“能”或“否”),并简述原因氢氧化钠是强碱,促进苯甲酸甲酯的水解,导致产品损失.
(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是65%.
10.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500℃,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点e的正反应速率比点d的大 | |
B. |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 |
C. | 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同 | |
D. | 在给定条件下,t1、t2时刻NH3的含量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