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结论 |
A |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物质一定是氨气 |
B |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 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碳酸根离子 |
C | 测定同浓度Na2CO3 和Na2SO4 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 碳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硫 |
D |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搅拌并继续煮沸出现浑浊 | 制备Fe(OH)3胶体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氨水;
B.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水解能力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小;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长时间煮沸且不能搅拌.
解答 解:A.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氨水,可能是KOH等物质的水溶液,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存在大量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水解能力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小,测定同浓度Na2CO3 和Na2SO4 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说明碳酸酸性小于硫酸,则非金属性S>C,故C正确;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长时间煮沸且不能搅拌,否则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胶体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 |
B. | 铁与盐酸的反应 Fe+2H+═Fe3++H2↑ | |
C. |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 |
D. | 纯碱和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
6.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发现的历程,其中铁、硝酸钾、青霉素、氨、乙醇、二氧化、聚乙烯、二氧化硅等17种“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BF3[SO3( g)、BBr3等].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N、O、S.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填字母序号).
a.乙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比氯乙烷高
b.钨的配合物离子[W(CO)5OH]-能催化固定CO2,该配离子中钨显-1价
c.聚乙烯()分子中有5n个σ键
d.由下表中数据可确定在反应Si(s)+O2(g)═SiO2(s)中,每生成60g SiO2放出的能量为(2c-a-b) kJ
(5)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Fe+2NH3$\frac{\underline{\;640℃\;}}{\;}$2Fe4N+3H2.若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s c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frac{{119\sqrt{2}}}{{2{s^3}{N_A}}}$g•mol-1.
(1)铁原子在基态时,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BF3[SO3( g)、BBr3等].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N、O、S.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填字母序号).
a.乙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比氯乙烷高
b.钨的配合物离子[W(CO)5OH]-能催化固定CO2,该配离子中钨显-1价
c.聚乙烯()分子中有5n个σ键
d.由下表中数据可确定在反应Si(s)+O2(g)═SiO2(s)中,每生成60g SiO2放出的能量为(2c-a-b) kJ
化学键 | Si-Si | O═O | Si-O |
键能(kJ•mol-1) | a | b | c |
13.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 ②FeCl3 ③Fe(OH)3 ④HCl.
①FeCl2 ②FeCl3 ③Fe(OH)3 ④HCl.
A. | 只有①②③ | B. | 只有②③ | C. | 只有①③④ | D.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