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变化涉及的反应类型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苯→环已烷B.乙烯→聚乙烯C.苯→溴苯D.甲烷→四氯甲烷

分析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根据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苯和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故A正确;
B、乙烯发生多次加成生成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故B错误;
C、苯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和液溴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四氯化碳(四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加成反应的条件是有机物中必须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5C+4KMnO4+6H2SO4→5CO2↑+4K2SO4+2MnSO4+6H2O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无杂质),生成气体E和F.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物质
T/℃n/mol
T/℃
活性炭NOEF
初始2.0300.10000
T12.0000.0400.0300.030
T22.0050.0500.0250.025
①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NON2+CO2
②上述反应T1℃时的平衡常数为K1,T2℃时的平衡常数为K2
Ⅰ.计算K1=0.5625.
Ⅱ.根据上述信息判断,温度T1和T2的关系是(填序号)c.
a.T1>T2  b.T1<T2  c.无法比较
③在T1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改变NO转化率的是bc.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c(NO)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②2CO (g)+O2(g)=2CO2(g)△H=-566.0kJ/mol
③H2O(g)=H2O(l)△H=-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可以制取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请将表格中实验1的现象补充: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较强的酸性
有同学认为实验II的结论合理,请说明理由实验Ⅰ结论不合理,因为Cl2也有氧化性,此实验无法确定是Cl2还是HClO漂白;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若要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则丙中所盛装的试剂为NaBr溶液,能得到结论的实验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
③某同学用该装置探究氯气与KI的反应,在丙中盛放有KI淀粉溶液,通入氯气,看到丙中溶液变成蓝色,继续通氯气,发现蓝色逐渐消失,检测到溶液中有含+5价元素的酸根离子,则蓝色消失过量中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Cl2+I2+6H2O=2HIO3+10HCl.
(2)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和浓硝酸,关闭c,打开a、b,即可在试管丁中收集到NO2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在试管中收集满NO2后,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不可改变试管和烧杯的位置):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