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制备ClO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H2C2O4+2H2SO42KHSO4+2ClO2↑+2CO2↑+2H2O。
①在反应开始之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然后停止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示装置中缺少的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其中最好盛放_________(填字母)。
A.20mL 60℃的温水 B.100mL冰水 C.100mL饱和食盐水 D.100mL沸水
③在烧瓶中加入12.25g KClO3和9g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后生成Cl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KI=2KClO2+I2,2Na2S2O3+I2=Na2S4O6+2NaI,则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5的目的是使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还原为Cl-,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填化学式)。
【答案】使反应正常进行,并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爆炸 温度计 B 6.75g 酸式滴定管 淀粉溶液 溶液蓝色褪去,且30秒内不恢复蓝色 ClO2-+4I-+4H+=Cl-+2I2+2H2O Fe(OH)3
【解析】
(1)①根据温度对二氧化氯的水溶液性质的影响分析解答;要控制温度需要温度计;
②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在较高温度下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易发生爆炸,据此解答;
③根据氯酸钾和草酸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过量问题,计算生成二氧化氯的质量;
(2)①根据水样呈酸性判断需要的测量仪器;
②根据碘遇淀粉变蓝,分析解答;
③根据I-被氧化为I2,ClO2-还原为Cl-书写离子方程式;
④根据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
(1)①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温度过高,二氧化氯的水溶液有可能爆炸,所以控制温度的目的是:使反应正常进行,并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爆炸;由于反应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所以缺少的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为防止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而爆炸,应在100mL冰水中吸收,则B符合;
③n(KClO3)=12.25g÷122.5g/mol=0.1mol,n(H2C2O4)=9g÷90g/mol=0.1mol,根据方程式2KClO3+H2C2O4+2H2SO42KHSO4+2ClO2↑+2CO2↑+2H2O可知H2C2O4过量,用KClO3的量计算,则生成的n(ClO2)=0.1mol,m(ClO2)=0.1mol×67.5g/mol=6.75g;
(2)①根据题意水样pH为5.5~6.5,呈酸性,因此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②根据题意可知滴定过程中出现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故选淀粉做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碘单质正好反应完,故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溶液蓝色褪去,且30秒内不恢复蓝色;
③步骤5的目的是用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其含量,则I-被氧化为I2,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4I-+4H+=Cl-+2I2+2H2O;
④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还原为Cl-,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由于溶液的酸性较弱,则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因此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Fe(OH)3。
【题目】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 | 现象 |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 |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图所示“斑痕”。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
下列对实验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中心区为蓝色的原因是铁失电子被氧化,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 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吸氧腐蚀,生成了OH-,使溶液中c(OH-)>c(H+)
C. 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析氢腐蚀,消耗了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c(OH-)>c(H+)
D. 交界处出现铁锈的原因是4Fe2++8OH-+O2+2H2O=4Fe(OH)3,Fe(OH)3分解得到铁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