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A.等于p% | B.大于p% | C.小于p% | D.无法比较 |
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当恒容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若要保持压强不变,则要减小容器的容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对该反应来说,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恒容时的转化率,故选项是B。
考点:考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可逆反应在恒容和恒压时物质的转化率的比较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合成氨然后再生产尿素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
I.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 + N2(g)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 甲 | 乙 | 丙 | ||
反应物投入量 | 3 mol H2、2 mol N2 | 6 mol H2、4mol N2 | 2 mol NH3 | ||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 | 5 | 8 | ||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1 | c1 | 1.5 | | ||
NH3的体积分数 | ω1 | | ω3 | ||
混合气体密度/g·L-1 | ρ1 | ρ2 | |
(1)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___________。
(2)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c1的代数式表示)。
(3)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c1 > 1.5 b.2ρ1 = ρ2 c.ω3 = ω1
II.工业上用氨气合成尿素(H2NCONH2)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 H2NCOONH4 (l) (氨基甲酸铵) △H1
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 △H2
(4)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左下图I所示: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步反应决定。
②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T的变化如右上图II所示,则△H2 0;③若第一步反应升温时氨气浓度增大,请在图II中画出第一步反应K1随温度T变化曲线,并作出必要的标注。
(5)氨和尿素溶液都可以吸收硝工业尾气中的NO、NO2,将其转化为N2。
①尿素与NO、NO2三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为:CO(NH2)2+NO+NO2 =CO2+2N2+2H2O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写化学式)。
②已知:N2(g)+O2(g)= 2NO(g) △H ="a" kJ·mol-1
N2(g)+3H2(g)= 2NH3(g) △H2="bkJ·" kJ·mol-1
2H2(g)+O2(g)= 2H2O(g) △H=" c" kJ·mol-1
则4NH3(g) +4NO(g) +O2(g)= 4N2(g)+6H2O(g) △H= 。
③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
80℃时,2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N2O4,发生反应
N2O42NO2 ,获得如下数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
B.20~40s内, |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kJ |
D.100s时再通入0.40molN2O4,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
已知:N2(g)+3H2(g)2NH3(g);△H="-92.4"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g)和3 molH2(g)充分反应放热92.4 kJ |
B.N2(g)+3H2(g)2NH3(l);△H="-Q" kJ/mol,则Q>92.4 |
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
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
C.用碳酸钙粉末替代碳酸钙块状固体与盐酸反应,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1和KI |
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 △H <0达平衡后,采用下列措施一段时间后,既能增大逆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是
A.通入大量O2 | B.增大容器容积 | C.移去部分SO3 | D.降低体系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