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各项中,由实验事实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理由 | 结论 |
A |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 Ca(ClO)2>CH3COONa | 酸性:CH3COOH>HClO |
B | 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与相同的锌 反应的速率:醋酸>盐酸 | 酸性:HCl>CH3COOH |
C | 相同条件下的沸点: H2O>NH3 | 非金属性:O>N |
D | 相同物质的量得到电子的数目: 稀硝酸>浓硝酸 | 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酸的酸性越弱则酸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则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其pH越大,但该题是钙盐、钠盐酸根离子浓度不同,无法比较;
B.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氢离子浓度相同,酸与锌反应,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反应的速率:醋酸>盐酸,说明盐酸完全电离,醋酸不完全电离;
C.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沸点越大,但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最大,H2O、NH3分子间都存在氢键,相同物质的量,水中含有的氢键数目较多;
D.氧化性与相同物质的量得到电子的数目无关,浓硝酸氧化性较强.
解答 解:A.Ca(ClO)2、CH3COONa都是强碱弱酸盐,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Ca(ClO)2、CH3COONa,因次氯酸根离子浓度是乙酸根离子的两倍,无法比较乙酸根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的程度,故A错误;
B.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氢离子浓度相同,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与相同的锌,反应的速率:醋酸>盐酸,说明反应过程中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小,醋酸氢离子浓度大,盐酸完全电离,醋酸不完全电离,酸性:HCl>CH3COOH,故B正确;
C.O、N属于同周期元素,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氮元素,H2O、NH3分子间都存在氢键,但相同物质的量,水中含有的氢键数目较多,沸点较高,故C错误;
D.浓硝酸氧化性较强,比较氧化性强弱应从得电子难易的角度比较,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的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实验的角度和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已知25℃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2CO3 c.NaClO
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a<c<b(用编号填写).
(2)体积均为100mL pH=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化学式 | CH3COOH | H2CO3 | HClO | |
电离平衡常数 | Ka=1.8×10-5 | Kal=4.3×10-7 | Ka2=5.6×10-11 | Ka=3.0×10-8 |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2CO3 c.NaClO
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a<c<b(用编号填写).
(2)体积均为100mL pH=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硫可用作一些食品的杀菌剂 | |
B. | 明矾[KAl(SO4)2•12H2O]既可用做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 | |
C. | 浓硫酸、浓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均可用铝制容器盛放 | |
D. | NH4HCO3受热易分解放出NH3和CO2,可用作制作糕点时的发酵剂、膨松剂 |
19.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
A. | 加热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 |
B. | 将HCl通入NaAlO2溶液中 | |
C. |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
D. |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9.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存Fe(NO3)2溶液时,常加入铁粉,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Fe(NO3)3+Fe═3Fe(NO3)2.
(2)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2H2O.
(3)资料表明,Fe2+能与NO结合形成深棕色物质[Fe(NO)]2+:Fe2++NO?[Fe(NO)]2+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溶液由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Fe2+被稀硝酸氧化为Fe3+,使溶液中c(Fe2+)逐渐下降(同时NO的逐渐逸出,也使溶液中c(NO)逐渐下降),平衡Fe2++NO?[Fe(NO)]2+左移,溶液棕色褪去,显示出Fe3+的黄色..
(4)分析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则:
①实验Ⅳ的后续操作是加入K3[Fe(CN)6]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化性:NO3->Fe3+>SO42-.
(5)实验反思
①实验操作V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SO2、NO、NO2等气体排进NaOH溶液中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②实验操作Ⅲ,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O2+2NO3-+2H2O═3SO42-+2NO↑+4H+.
③有同学认为装置中的空气会干扰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在实验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理由是不同意,
a.实验Ⅰ中溶液变棕色,有NO生成,说明硝酸氧化Fe2+:氧化性NO3->Fe3+;
b.实验Ⅳ中溶液中检出Fe2+,说明二氧化硫还原了Fe3+:氧化性Fe3+>SO42-;
与装置中是否有氧气无关..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Ⅰ | 打开活塞c,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B中,关闭活塞c | B中浅绿色溶液立即变为深棕色;一段时间后,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
Ⅱ | 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Ⅲ | 打开活塞b,向A装置中加入足量硫酸,关闭活塞b | A中产生气体;B中有气泡,液面上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
Ⅳ |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 | … |
Ⅴ | 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 ---- |
(1)保存Fe(NO3)2溶液时,常加入铁粉,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Fe(NO3)3+Fe═3Fe(NO3)2.
(2)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2H2O.
(3)资料表明,Fe2+能与NO结合形成深棕色物质[Fe(NO)]2+:Fe2++NO?[Fe(NO)]2+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溶液由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Fe2+被稀硝酸氧化为Fe3+,使溶液中c(Fe2+)逐渐下降(同时NO的逐渐逸出,也使溶液中c(NO)逐渐下降),平衡Fe2++NO?[Fe(NO)]2+左移,溶液棕色褪去,显示出Fe3+的黄色..
(4)分析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则:
①实验Ⅳ的后续操作是加入K3[Fe(CN)6]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化性:NO3->Fe3+>SO42-.
(5)实验反思
①实验操作V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SO2、NO、NO2等气体排进NaOH溶液中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②实验操作Ⅲ,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O2+2NO3-+2H2O═3SO42-+2NO↑+4H+.
③有同学认为装置中的空气会干扰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在实验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理由是不同意,
a.实验Ⅰ中溶液变棕色,有NO生成,说明硝酸氧化Fe2+:氧化性NO3->Fe3+;
b.实验Ⅳ中溶液中检出Fe2+,说明二氧化硫还原了Fe3+:氧化性Fe3+>SO42-;
与装置中是否有氧气无关..
14.用CH4催化还原 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反应 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 (l)△H>-574 kJ•mol-1 | |
B. | 反应 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 |
C. |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 |
D. |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 NO2至 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