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已知:
已知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0g苯甲酸,10 mL 95%的乙醇(过量),8mL环己烷以及3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右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2.3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冷却后补加;
(3)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向移动;
(4)步骤③加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49.1%.
分析 (1)加入圆底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大约为21mL,而烧瓶所能盛放溶液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frac{2}{3}$,据此判断圆底烧瓶的规格;
(2)给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需要加入沸石防止爆沸;如果发现忘记加沸石,需要等烧瓶冷却后再补加;
(3)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可以使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提高了转化率;
(4)若加入的碳酸钠不足,则产品中存在苯甲酸,而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5)分液漏斗有旋塞,避免分液漏斗滤液,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6)根据反应及苯甲酸的量计算出理论上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然后计算出产率.
解答 解:(1)烧瓶所能盛放溶液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frac{2}{3}$,现在加入圆底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大约为21mL,所以选取烧瓶的体积应该为50mL,
故答案为:B;
(2)给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爆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则应等烧瓶冷却后再补加,以免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防止爆沸;冷却后补加;
(3)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物中有水生成,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可以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从而增大了产率,
故答案为: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向移动;
(4)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苯甲酸乙酯中的苯甲酸,若加入的碳酸钠不足,则产品中存在苯甲酸,而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则蒸馏时会出现白烟现象,
故答案为: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5)分液漏斗有旋塞,所以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
(6)根据反应可知,理论上4.0g苯甲酸与足量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frac{4.0g}{122g/mol}$×150g/mol=4.92g,实际上获得苯甲酸乙酯的质量是:2.3mL×1.05g/mL=2.415g,所以本实验的产率为:$\frac{2.415g}{4.92g}$×100%=49.1%,
故答案为:49.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制备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涉及酯化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产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注意掌握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及评价原则,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A. |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铜片 | B. | Ca(OH)2溶液中通入Cl2 | ||
C. | 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片 | D. | AlCl3溶液中通入过量NaOH溶液 |
A. |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 |
B. |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 |
C. |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
D. | 1mol该物质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5mol Na2CO3 |
已知:(1)上述反应的第一步进行得迅速而完全,第二步反应可逆,较难进行.
(2)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 性质(沸点及分解温度均为101kPa测得) |
邻苯二甲酸酐 (M=148g/mol) | 白色针状晶体.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及有机溶剂. 密度1.53g/cm3,沸点295℃. |
正丁醇(M=74g/mol) | 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密度0.81g/cm3,沸点117.7℃.可与水形成二元共沸物(沸点92.7℃).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M=278g/mol) | 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密度1.49g/cm3,沸点340℃.酸性条件下180℃以上易发生分解. |
(Ⅰ)制备粗产品:在三颈烧瓶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连接分水器与冷凝管,从中间口先加入3g(0.02mol)邻苯二甲酸酐及几粒沸石,在振摇下缓慢加入6.5mL(0.07mol)正丁醇和0.1mL浓硫酸的混合液.安装搅拌装置.在分水器中加入正丁醇至支管平齐.缓慢升温,使混合物微沸,至瓶内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回流,分水器中有小液滴沉入底部,当温度升到140℃时便可停止加热.
(Ⅱ)粗产品纯化:当反应液冷却到70℃以下时,将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 5% 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用15mL温热的饱和食盐水洗涤2~3次,至有机层呈中性,分离出的油状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去干燥剂.有机层先蒸去过量的正丁醇,最后在抽气泵的减压下蒸馏,收集180~190℃的馏分即得产品,称量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蒸馏烧瓶,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抽气泵的作用是可降低有机物的沸点,可以防止有机物脱水碳化,提高产物的纯度.
(2)制备装置中冷凝水的流向与冷凝管中蒸汽的流向相同,制备过程中反应进行到终点的标志是分水器中的水位不再发生变化.
(3)产品纯化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将硫酸和转变成盐,从而与产物分离,该操作是否可改用NaOH溶液?否(填“是”或“否”),原因是;氢氧化钠碱性太强,能使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发生水解;.加入食盐水洗涤一方面是防止有机物发生乳化而不利于分层,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溶解度.
(4)实验中还可采用薄层色谱法(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后的不同时间,用毛细管从三颈烧瓶中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在紫外灯照射下(含苯环结构的物质可显色)斑点如图2.你认为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
A.开始 B.30min C.60min D.90min.
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1)如用如图1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2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制备氨基甲酸铵时温度不能高,该实验中控温措施有哪些搅拌、冰水浴、控制通入气体流速.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以下烘干
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右图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 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00%.
[Mr(NH2COONH4)=78、Mr(NH4HCO3)=79、Mr(CaCO3)=100]
(4)以NH3和CO2为原料在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原理是:2NH3(g)+CO2(g)?CO(NH2)(I)+H2O(I),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 | 165 | 175 | 185 | 195 |
K | 111.9 | 74.1 | 50.6 | 34.8 |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
如图4是氨碳比(x),$\frac{n(N{H}_{3})}{n(C{O}_{2})}$=x与CO2平衡转化率(a)的关系.
a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NH3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CO2的转化率.,图中A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42%.
化学反应 | 平衡常数 | 温度℃ | |
500 | 800 | ||
①2H2(g)+CO(g)?CH3OH(g) | K1 | 2.5 | 0.15 |
②H2(g)+CO2(g)?H2O (g)+CO(g) | K2 | 1.0 | 2.50 |
③3H2(g)+CO2(g)?CH3OH(g)+H2O (g) | K3 |
则此时 V正> V逆(填“>”、“=”或“<”).
(2)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L.
(3)一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通常状况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2c(Ba2+)=c(CH3COO-),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为$\frac{2b}{a-2b}$×10-7.
A. | 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 |
B. | 10 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氢原子数目为1.2NA | |
C. | 200 ml1mol/LFe2(SO4 )3溶液中,Fe3+和SO42-离子数的总和是NA | |
D. | 可用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