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136℃,极易水解。在800℃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制得四氯化钛,同时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装置如下图。
(1)实验步骤:
先将适量TiO2、炭粉混合均匀,制成多孔状TiO2团粒。然后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通入CO2气体并开始加热;
②观察反应已基本完成,停止加热,改通CO2气体直至冷却至室温;
③将TiO2团粒放入瓷管中适当位置,并连接好整套装置;
④当管式炉升温到800℃后改通Cl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⑤取下锥形瓶,立即用塞子塞紧。
实验中不直接使用二氧化钛和炭粉,而是先制成多孔状TiO2团粒的原因是_________。
(2)冷凝管冷凝水的入口为________(填标号)。
(3)装置B所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两次通入CO2,其中第二次通入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气体代替CO2(任填一种)。
(4)以上步骤②,观察到(填现象)________________时,可确定反应已基本完成。
(5)制备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①④②⑤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 a 无水硫酸铜 检验装置中的水蒸气是否除尽 将生成的TiCl4气体完全排入冷凝管;防止冷却时,烧碱溶液或水蒸气倒吸入锥形瓶中 N2 冷凝管末端没有TiCl4液滴继续滴下 TiO2+2C+2Cl2TiCl4+2CO 在装置末端c出口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物质制备的实验题,解题时,应该先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要制备的物质的基本性质,再根据装置图,分出每个装置的作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1)实验中应该先连接装置加入药品,通入二氧化碳排除装置的空气,再通入氯气进行反应,然后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冷却,最后塞紧塞子,防止水解。所以顺序为:③①④②⑤。先将适量TiO2、炭粉混合均匀,制成多孔状TiO2团粒,这样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冷凝水应该下口入上口出,所以入口为a。
(3)装置B中应该加入无水硫酸铜以验证水蒸气都被除去;实验结束后,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为了使生成物在二氧化碳气流中冷却,同时也将可能在装置中残留的TiCl4排入D中,也能防止氢氧化钠溶液或水蒸气倒吸至D中。实验中可以使用任意的惰性气体代替二氧化碳,例如:氮气或稀有气体。
(4)以上步骤②,当反应结束的时候,没有TiCl4生成了,所以D中冷凝管下端就不会再有液滴滴下。
(5)制备反应是二氧化钛、碳粉、氯气反应得到TiCl4和有毒气体(CO),所以反应为:TiO2+2C+2Cl2TiCl4+2CO。
(6)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是生成的CO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所以改进措施为:在装置末端c出口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将CO燃烧为二氧化碳。
【题目】利用含铜、铁的粗锌制备硫酸锌及相关物质。工艺流程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 Cu(OH)2 | Zn(OH)2 | Fe(OH)3 | ZnS | CuS |
Ksp | 5.0×10-20 | 2.0×10-16 | 4.0×10-38 | 1.2×10-23 | 8.5×10-4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锌中的铜与混酸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处理气体X要能够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还需补充气体______(填化学式)。
(2)若溶液I中c(Cu2+)为0.05mol·L-1,则溶液II中c(Fe3+)>____mol·L-1。
(3)若固体A是Zn,取9.61 g固体C溶解于足量的500mL 2 mol·L-1稀硝酸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的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 mol·L-1NaOH溶液,则当生成沉淀最多时,沉淀的质量为_____g;若固体A是另一种物质,取部分固体C于试管中,加入盐酸产生有臭鸡蛋味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Ⅲ经过蒸发浓缩、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晶体;溶液还可以制备ZnS,实际选择的是(NH4)2S溶液而不是Na2S溶液作为反应物,理由是后者制得的ZnS含有较多的杂质,则该杂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金属锌常用作酸性干电池的负极,干电池不使用时,由于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发生自放电反应:2NH4++Zn=2NH3+H2↑+Zn2+,造成电量自动减少。写出铅蓄电池不使用时,其正极上发生自放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学习小组研究NaOH与某些酸之间的反应。
Ⅰ.中和热的测定
在25℃、101kPa条件下,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 △H=-57.3kJ ·mol-1。按照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25℃、101kPa条件下,取50mL 0.50 mol·L-1 CH3COOH溶液、50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57. 3 kJ ·mol-1(填“>”“=”或“<”),原因是 ________。
Ⅱ.中和滴定
(1)用_______量取20.00 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1~2滴酚酞作指示剂,用0.2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稀盐酸体积均为20.00 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19.00 | 23.00 | 23.02 |
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
(2)若某次滴定结束时,滴定管液面如图2所示,则终点读数为________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