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容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杂质)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图1:
(1)溶解废渣常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容量瓶、胶状滴管.
(2)向滤液中滴入适量的Na2S溶液,目的是除去Cu2+、Zn2+,写出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Cu2++S2-═CuS↓.
(3)在40℃左右,用6%的H2O2氧化Fe2+,再在95℃时加入NaOH调节pH,除去铁和铬.此外,除去铁还常用NaClO3作氧化剂,在较小的pH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Na2Fe6(SO44(OH)12]沉淀除去.图2是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稳定存在的区域(已知25℃时,Fe(OH)3的Ksp=2.64×10-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选填序号).
a.FeOOH中铁为+2价
b.若在25℃时,用H2O2氧化Fe2+,再在pH=4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c(Fe3+)=2.64×10-27
c.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3-+6H+=6Fe3++Cl-+3H2O
d.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约为1.2~1.8
(4)上述流程中滤液Ⅲ的主要成分是NiSO4
(5)确定步骤④中Na2CO3溶液足量,碳酸镍已完全沉淀的简单实验方法是上层清液呈无色.
(6)操作Ⅰ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6mol•L-1的H2SO4溶液,蒸馏水、pH试纸】.
①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直至流出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
②向沉淀中加6 mol•L-1的H2SO4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
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

分析 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元素的化合物杂质),在硫酸溶解调节pH后过滤后除去铁离子,滤液含有二价铁离子、三价铬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杂质,滤液I中加入硫化钠形成CuS、ZnS沉淀,可除去铜离子、锌离子,过滤,滤液II中加H2O2是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再通过调节pH使三价铁和三价铬都以氢氧化物的沉淀而除去,滤液Ⅲ含有可溶性硫酸盐,主要是NiSO4,还有Na2SO4,再加碳酸钠沉淀二价镍,过滤、洗涤,然后与硫酸反应生成NiSO4晶体,
(1)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状滴管;
(2)加Na2S,易生成CuS沉淀;
(3)a.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b.pH=4,c(OH-)=1×10-10 mol•L-1,根据Ksp计算铁离子的浓度;
c.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
d.根据图象判断生成黄铁矾钠的条件;
(4)根据流程分析判断;
(5)含有Ni2+的溶液显绿色;
(6)向含有NiSO4溶液中加碳酸钠,得到NiCO3沉淀,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硫酸溶解,得到NiSO4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得NiSO4•6H2O晶体;

解答 解: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元素的化合物杂质),在硫酸溶解调节pH后过滤后除去铁离子,滤液含有二价铁离子、三价铬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杂质,滤液I中加入硫化钠形成CuS、ZnS沉淀,可除去铜离子、锌离子,过滤,滤液II中加H2O2是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再通过调节pH使三价铁和三价铬都以氢氧化物的沉淀而除去,滤液Ⅲ含有可溶性硫酸盐,主要是NiSO4,还有Na2SO4,再加碳酸钠沉淀二价镍,过滤、洗涤,然后与硫酸反应生成NiSO4晶体,
(1)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状滴管;
故答案为:容量瓶、胶状滴管;
(2)加Na2S,易生成CuS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
故答案为:Cu2++S2-═CuS↓;
(3)a.FeOOH中O为-2价,H为+1价,则铁为+3价,故a错误;
b.pH=4,c(OH-)=1×10-10 mol•L-1,Ksp=c(Fe3+)×c3(OH-),则c(Fe3+)=$\frac{Ksp}{c{\;}^{3}(OH{\;}^{-})}$=$\frac{2.64×1{0}^{-39}}{(10{\;}^{-10}){\;}^{3}}$=2.64×10-9 mol/L,故b错误;
c.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3-+6H+═6Fe3++Cl-+3H2O,故c正确;
d.由图象判断可知生成黄铁矾钠的条件为:温度为85~95℃,水体的pH为1.2~1.8,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4)由流程分析可知滤液Ⅲ的主要成分是NiSO4
故答案为:NiSO4
(5)含有Ni2+的溶液显绿色,当溶液由绿色变为无色,说明镍离子已经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上层清液呈无色;
(6)向含有NiSO4溶液中加碳酸钠,得到NiCO3沉淀,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硫酸溶解,得到NiSO4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得NiSO4•6H2O晶体,则从溶液中提取硫酸镍的步骤为:
①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直至流出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
②向沉淀中加6 mol•L-1的H2SO4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
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
故答案为: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直至流出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向沉淀中加6 mol•L-1的H2SO4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基本实验操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及铜的制备、回收利用进行了下列几方面的研究:

(1)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为了减少污染,化学实验小组的又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装置,希望在不拆除、不增加仪器的情况下既能观察到反应现象,又能使二氧化氮被吸收(氢氧化钠可吸收).设计的装置(如图2)能达目的是:①③(填序号).
(4)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看到生成的气体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试管内有空气存在,将生成的NO氧化为NO2,2NO+O2=2NO2;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气体的颜色,可在往稀硝酸中加入铜的同时,加入少量碳酸盐即可达到目的,那么加入碳酸盐的作用是:碳酸盐与硝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CO2排走了试管内的空气.
Ⅱ(1)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火法炼铜:Cu2S+O2 $\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 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上述两种方法中,铜元素均被还原 (填“氧化”还是“还原”)成铜单质.
(2)可用FeCl3溶液浸泡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制备CuCl2•2H2O,实验室模拟回收过程如下:

①步骤3的目的是使溶液的pH升高到5,此时Fe3+浓度为 4×10-11 mol/L[Ksp(Fe(OH)3)=4×10-38],可选用的“试剂1”是CuO或Cu(OH)2(写出一种即可).
②欲实现反应Cu+H2SO4(aq)=CuSO4+H2↑,在你认为能实现该转化的装置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极材料(填“Cu”或“C”).
6.苯甲酸和亚硝酸钠都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I.苯甲酸的制备流程为图1:

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水,安装好右图 所示反应装置,加热至沸.
②从a的上口分数次加入一定量的碱性高锰酸钾,并用少量水冲洗a的内壁.继续回流并时常摇动烧瓶,直至反应基本结束.
③将反应混合液趁热过滤,滤渣为黑色固体;得到的滤液如果呈紫色,可加入少量的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使紫色褪去,重新过滤,再将滤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后用浓盐酸酸化,直到产品析出.
(1)仪器a的名称冷凝管,被回流的主要物质是甲苯
(2)写出滴加饱和亚硫酸钠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2MnO4-+H2O+3SO32-═2 MnO2↓+2OH-+3SO42-
(3)第③步中,若冷却后再过滤,则产率偏低(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Ⅱ.亚硝酸钠滴定法是利用亚硝酸钠滴定液在盐酸溶液中与芳伯氨基化合物发生重氮化反应图2,定量生成重氮盐,来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其滴定反应如下:
Ar-NH2+NaNO2+2HCl→Ar-N2C1+NaCl+2H2O
(4)已知亚硝酸具有氧化性,实验中用KI-淀粉溶液作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则滴定终点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5)《中国药典》规定在室温(10℃-30℃)条件下快速滴定,温度太高会使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测定结果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但温度也不宜过低,原因是反应速率过慢,不利于滴定终点的判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