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 |
B. | 第3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
C. | 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族 | |
D. |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分析 A.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减小;
B.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
C.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ⅢB族;
D.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解答 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减小,则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
B.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则第3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故B正确;
C.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ⅢB族,含錒系和镧系,故C错误;
D.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除He外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H2O,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H2O,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如表: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8.科技工作者提出用铝粉处理含亚硝酸盐废水的思路:调节亚硝酸盐废水酸碱性,使其pH>12,然后加入适量的铝粉、搅拌,生成可进入大气循环的气体,从而实现预期目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处理过程中,PH减小 | B. | 废水处理中,亚硝酸盐被还原 | ||
C. | 废水处理时铝单质转化为AlO2- | D. | 铝粉颗粒大小影响废水处理的速率 |
15.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 |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一直插入溶液中 | |
C. | 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 |
D. |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的浓度适当过量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 |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 |
B. | 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 |
C. |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 |
D. | 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
12.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 K+、MnO4-、Na+、Cl- | B. | Na+、Cl-、NO3-、SO42- | ||
C. | K+、Na+、NO3-、HCO3- | D. | Fe3+、Na+、CO32-、SO42- |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
B.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 |
C. | 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 |
D. |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16.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 | |
B. | 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 | |
C. |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 | |
D. |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减小 |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 | |
B. | 将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 |
C. | 0.5 L 2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总数约为3×6.02×1023 | |
D. | 10g 98%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0mL18.4mol/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