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使用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1)控制燃煤产生的SO2排放,能够减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煤燃烧时SO2的排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2)燃煤产生的CO2用NH3处理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用氨水吸收CO2可制得碳铵(NH4H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H4HCO3.用液氨与CO2反应可制备尿素[CO(NH2)2].尿素和碳铵这两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是尿素.
(3)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实现能源清洁化的重要途径.水煤气中CO和H2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可以合成液体燃料(CH3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_{△}^{催化剂}$CH3OH.
分析 (1)煤炭中的硫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生成CaSO4;
(2)氨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信息“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液体燃料甲醇(CH3OH)”写出化学反应式.
解答 解:(1)煤炭中的硫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生成CaSO4,
反应的方程式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故答案为:硫酸;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2)氨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H4HCO3;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frac{14×2}{60}$×100%≈46.7%;
碳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14}{79}$×100%=17.7%;
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是尿素;
故答案为:NH3+CO2+H2O=NH4HCO3;尿素;
(3)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液体燃料甲醇(CH3OH),故方程式为:CO+2H2$→_{△}^{催化剂}$CH3OH;
故答案为:CO+2H2$→_{△}^{催化剂}$CH3O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酸性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frac{{c}^{2}(N{O}_{2})}{{c}^{2}(NO)×c({O}_{2})}$,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b,用氧气表示0-2s内该反应平均反应速率v(O2)=1.5×10-3mol•L-1•s-1.
(3)求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5%.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逆=2v(O2)正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能够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增大O2的浓度.c.适当升高温度 d.使用高效催化剂.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b,用氧气表示0-2s内该反应平均反应速率v(O2)=1.5×10-3mol•L-1•s-1.
(3)求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5%.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逆=2v(O2)正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能够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增大O2的浓度.c.适当升高温度 d.使用高效催化剂.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 |
B. | 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 |
C. | 某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 |
D. |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1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N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CO2和C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 |
B. | 1mol Fe在过量的 C1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C. | 0.1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NA | |
D. | 1 L lmol•L-1的Na2C03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 |
1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5.6g Na2O2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 NA (2 Na2O2+2CO2=2Na2CO3+O2)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为NA | |
C. | 常温常压下,0.84g NaH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1 NA | |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所含Cl-个数为NA |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分子该物质中含有12个H原子 | |
B. | 该物质的一氯代物有4种 | |
C. | 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D. | 1 mol该物质分别与足量H2、NaOH溶液反应,消耗H2、NaOH的物质的量均为3mol |
13.向含有1mol明矾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当Al3+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Ba(OH)2 1.5 mol | |
B. | 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Al3+全部转化为AlO2- | |
C. | 当向溶液中加入1.5 mol Ba(OH)2时,反应可用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 |
D. | 随着加入的Ba(OH)2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沉淀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 |
14.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偏低;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偏低;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重新配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重新配制.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该浓盐酸体积/mL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偏低;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偏低;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重新配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重新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