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 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 B.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
C. | 减少了环境污染 | D. | 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
分析 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CaO+H2O=Ca(OH)2,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解答 解:A.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故A正确;
B.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氨碱法循环物质:氨气、二氧化碳,联合制碱法循环物质:氯化钠,二氧化碳,最大的优点是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降低了成本,故B正确;
C.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废弃物少,故C正确;
D.联合制碱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回收循环使用氯化钠,二氧化碳,设备利用率高,加大了对设备的腐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氨碱法(索氏)和联合制碱法(侯氏)的原理,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 | 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常温下,其c(H+)•c(OH-)=1×10-14 | |
B. | 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a mol/L,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 |
C. | 0.2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 |
D. | 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
①苯酚与溴水常温可以反应,而苯与溴水不能反应
②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而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④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作用可得到2,4,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浓硝酸(浓硫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A. | 只有①③ | B. | 只有②④ | C. | 只有①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2 | -2 |
A. | L、R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L<R | |
B. | M与R性质相似 | |
C. | Q、T两元素的氢化物沸点:T的氢化物低于Q的氢化物 | |
D. | L、M、Q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L>M>Q |
A. | 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σ 键数目为5NA | |
B. | 1 mol甲基(-CH3)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NA | |
C. | 标准状况下,1L戊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rac{5}{22.4}$L的CO2 | |
D. | 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 |
元素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原子半径/nm | 0.182 | 0.160 | 0.089 | 0.143 | 0.102 | 0.099 | 0.071 |
主要化合价 | +1 | +2 | +2 | +3 | +6.-2 | -1 | -1 |
A.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HF>H2E | |
B. | B2+、D3+、E2-、G-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 |
C. | A、E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三种常见的含氧酸盐 | |
D. | 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