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碳及其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Ⅰ:草酸钙晶体(CaC2O4•H2O)可用作分离稀有金属的载体.
(1)在一定温度下向1L的密闭容器放入足量草酸钙(固体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CaC2O4(s)?CaO(s)+CO(g)+CO2(g),若前5min内生成CaO的质量为11.2g,则该段时间内v(CO)=0.04mol•L-1•min-1;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0.5L,一段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答案选项编号).
A.压缩容器体积,CaC2O4的分解率增大
B.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C.平衡移动后,CO和CO2的浓度都没有改变
D.平衡移动后,CaO的质量减少
(2)某温度下数据:Kφ(CaC2O4)=5.0×10-9;Kφ(CaCO3)=2.5×10-9
向0.6mol/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C2O4粉末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充分搅拌,发生反应:
CO32-(aq)+CaC2O4(s)?CaCO3(s)+C2O42-(aq).静置后沉淀转化达到平衡.求此时溶液中的c(C2O42-)=0.4mol•L-1.
Ⅱ.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CH4(g)+H2O(g)?CO(g)+3H2(g)△H>0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相同时间内,反应分别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或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得CH4的转化率变化如图所示.
(1)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Ⅰ>Ⅱ>Ⅲ.
(2)a点v正(CH4)大于v逆(CO)(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3)c点CH4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b和c都没平衡,c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Ⅲ.工业上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制取水煤气,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s)+2H2O(g)?CO2(g)+2H2(g).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容积 | 容积/L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C(s) | H2O | H2 | ||||
甲 | 2 | T1 | 2 | 4 | 3.2 | 8 |
乙 | 1 | T2 | 1 | 2 | 1.2 | 3 |
(2)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H2O(g)的转化率变小(填写“变大”、“变小”).
分析 Ⅰ、(1)前5min 内生成CaO的质量为11.2g,n(CO)=n(CaO)=$\frac{11.2g}{56g/mol}$=0.2mol,则v(CO)=$\frac{0.2mol}{1L•5min}$=0.04mol•L-1•min-1;该反应中只有CO和CO2为气体,将容器体积由1L压缩为0.5L,气体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CO]•[CO2]不变,据此分析;
(2)该反应的K=$\frac{[{C}_{2}{{O}_{4}}^{2-}]}{[C{{O}_{3}}^{2-}]^{\;}}$=$\frac{[{C}_{2}{{O}_{4}}^{2-}]•[C{a}^{2+}]}{[C{{O}_{3}}^{2-}]•[C{a}^{2+}]}$=$\frac{Ksp(CaC{{\;}_{2}O}_{4})}{Ksp(CaC{O}_{3})}$=$\frac{5.0×1{0}^{-9}}{2.5×1{0}^{-9}}$=2.0,设c(CO32-)转化了x,则生成c(C2O42-)=x,剩余c(CO32-)=(0.6-x),结合K的表达式计算;
Ⅱ、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结合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最终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相同,据此分析;
Ⅲ、从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两容器中反应物浓度相同,乙达到平衡所有时间短,说明T2温度高,乙中水的转化率低,说明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低,正反应放热.
解答 解:Ⅰ、(1)前5min 内生成CaO的质量为11.2g,n(CO)=n(CaO)=$\frac{11.2g}{56g/mol}$=0.2mol,则v(CO)=$\frac{0.2mol}{1L•5min}$=0.04mol•L-1•min-1;
A、该反应中只有CO和CO2为气体,将容器体积由1L压缩为0.5L,气体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C2O4的分解率减小,故A错误;
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CO]•[CO2]不变,所以平衡移动后,CO和CO2的浓度都没有改变,故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CaO质量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0.04;CD;
(2)该反应的K=$\frac{[{C}_{2}{{O}_{4}}^{2-}]}{[C{{O}_{3}}^{2-}]^{\;}}$=$\frac{[{C}_{2}{{O}_{4}}^{2-}]•[C{a}^{2+}]}{[C{{O}_{3}}^{2-}]•[C{a}^{2+}]}$=$\frac{Ksp(CaC{{\;}_{2}O}_{4})}{Ksp(CaC{O}_{3})}$=$\frac{5.0×1{0}^{-9}}{2.5×1{0}^{-9}}$=2.0,设c(CO32-)转化了x,则生成c(C2O42-)=x,剩余c(CO32-)=(0.6-x),可得方程:$\frac{x}{0.6-x}$=2.0,解得x=0.4 mol•L?1,
故答案为:0.4;
Ⅱ、(1)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所以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Ⅰ>Ⅱ>Ⅲ,故答案为:Ⅰ>Ⅱ>Ⅲ;
(2)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最终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相同,故a点所代表的状态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大于;
(3)此时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和c都没平衡,c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所以c点CH4的转化率高于b点,故答案为:b和c都没平衡,c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Ⅲ、(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两容器中反应物浓度相同,乙达到平衡所有时间短,说明T2温度高,故答案为:甲乙两容器中反应物浓度相同,乙达到平衡所有时间短,说明T2温度高;
(2)乙中水的转化率低,说明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低,正反应放热,升温反应物转化率降低,故答案为: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据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状态、沉淀转化的计算、图象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题目难度较大.
A. | 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 |
B. | 标准状况下,4.0 g CH4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NA | |
C. | 1 mol C1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A | |
D. | 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A. | 分子式为C7H8O,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4种 | |
B. | 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最多有6种 | |
C. | 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 | |
D. | 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3种,二氯代物有12种 |
A. | 3 | B. | 4 | C. | 5 | D. | 6 |
A. | 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 |
B. |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 | |
C. | 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成分都是纤维素 | |
D. | 常用无水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
相对分子质量 | 沸点(℃) | |
乙醇 | 46 | 78.5 |
乙酸 | 60 | 117.9 |
乙酸乙酯 | 88 | 77.1 |
(1)在图1制取装置中要加入碎瓷片,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C(填正确选项字母).
A.重新配料 B.立即加补 C.冷却后加补 D.不需加补
(2)M溶液为Na2CO3(填化学式)溶液.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M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M溶液倒吸,造成倒吸的原因是乙酸和乙醇都易溶于Na2CO3溶液.
(3)有同学认为改进图1的制取装置能提高乙酸乙酯产率.写出一条改进建议:加装水冷凝管,提高冷却效果;用圆底烧瓶(或三颈瓶)并加装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4)图1装置制取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许乙醇和乙酸.通过下列实验可分析乙酸乙酯的含量,操作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量20.0g乙酸乙酯粗产品于锥形瓶中,用0.50mol•L-1NaOH滴定(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0mL
②另取20.0g乙酸乙酯粗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2.1mol•L-1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装上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小时(装置如图2所示).待冷却后,用0.50mol•L-1HCl滴定过量的NaOH,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mL.实验②中冷水从冷凝管的b(选填a或b)管口通入.利用实验①、②测量的数据计算粗产品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79.2%.
Ⅱ: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是对应关系的是:①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镁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 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Ⅲ: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甲同学的实验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性的要求.
(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得,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红棕色气体,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HNO3(浓)$\frac{\underline{\;\;△\;\;}}{\;}$4NO2↑+O2↑+2H2O,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CO2(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②.
①将木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②先加热木炭,再将木炭投入冷浓硝酸;
③先加热木炭,再加入冷浓硝酸;④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木炭投入其中.
(4)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常温下存在平衡体系:2NO2?N2O4,降低温度N2O4液化,平衡右移,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结合方程式与文字表述).
(5)若同意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的观点.将C装置所得的悬浊液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m克,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frac{4×63×m}{197}$g(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忽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Ba 137)
序 号 | 实 验 目 的 | 答案 |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方法 |
(1) |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F | A让激光透过 B 滴入无色KSCN溶液 C抽少许纱,灼烧 D新制的Cu(OH)2,加热 E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F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2) | 鉴别溶液和胶体 | A | |
(3) | 化验糖尿病 | D | |
(4) | 鉴别Fe2+和Fe3+ | B | |
(5) | 识别棉织品和毛织品 | C |
A. | 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 |
B. |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 |
C. | 酚酞的水解产物中含有醇羟基 | |
D. | 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4 mol NaOH的烧碱溶液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