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将图1所示装置中的盐桥换成铜导线与两石墨棒连接得到图2所示装置,发现电流计指针仍然有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图2中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图1中相同 | |
B. | 图2中石墨a上有铜生成 | |
C. | 向图2中甲装置石墨c附近滴加酚酞试液,出现红色 | |
D. | 图2中电子流向为Fe→电流计→石墨a→石墨b→铜丝→石墨c→Fe |
分析 A.图1活泼的铁为原电池负极,而图2左边是原电池活泼的铁为原电池负极,右边是电解池;
B.图2石墨a是阴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生成铜;
C.图2甲装置是钢铁的吸氧腐蚀,石墨c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D.电子只在导线中移动,不能进入溶液
解答 解:A.图1活泼的铁为原电池负极,而图2左边是原电池活泼的铁为原电池负极,右边是电解池,电子都是从左向右移,所以图2中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图1中相同,故A正确;
B.图2石墨a是阴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故B正确;
C.图2甲装置是钢铁的吸氧腐蚀,石墨c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所以向图2中甲装置石墨c附近滴加酚酞试液,出现红色,故C正确;
D.电子只在导线中移动,不能进入溶液,则图2中电子流向为:Fe→电流计→石墨a 石墨b→铜丝→石墨c,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电极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将X、Y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X、Y可能是( )
A. | C2H4、C2H6O | B. | C2H2、C6H6 | C. | CH2O、C3H6O2 | D. | CH4、C2H4O2 |
14.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将电石和水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如果溴水褪色,证明乙炔和溴发生了反应 | |
B. |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 |
C. | 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来证明乙烯有还原性 | |
D. | 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贮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 |
B. | 透过观察颜色容易区分黄金与铜锌合金 | |
C. |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 |
D.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
15.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量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 |
B. |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其原因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 |
C. | 煤炭燃烧过程安装固硫装置,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 | |
D. |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H2、CO2(填2种).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实验Ⅰ结论不合理,因为Cl2也有氧化性,此实验无法确定是Cl2还是HClO漂白;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请利用上述A、C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和Br2的氧化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MnO2、NaBr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4)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足量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试管丁中的NO2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倒插水中,试管$\frac{9}{10}$充满水,则原试管丁中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能为42.08或44.04.(保留二位小数)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H2、CO2(填2种).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
(3)请利用上述A、C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和Br2的氧化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MnO2、NaBr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4)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足量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试管丁中的NO2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倒插水中,试管$\frac{9}{10}$充满水,则原试管丁中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能为42.08或44.04.(保留二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