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 |
B. | 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 |
C. | 不能氧化成醛 | |
D. | 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分析 该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羟基,所以该有机物有烯烃和醇的性质,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所以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所以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含有羟基,为伯醇,可被氧化生成醛,故C错误;
D.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在浓硫酸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结构中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醇等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2的是( )
A. | 对二甲苯 | B. | 乙烷 | C. | 乙醇 | D. | 萘() |
16.PVC管材具有耐腐蚀、重量轻、耐高压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热塑性塑料之一.它是聚氯乙烯的简称,下列关于PVC说法正确的是( )
A. | PVC的单体是CH3CH2Cl | |
B. | PVC是高分子化合物 | |
C. | PVC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
D. | PVC保鲜膜最适合用来包装蔬菜、水果及熟食 |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含C-H键的数目为4NA | |
B. | 0.1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阳离子的总数为0.2NA | |
C. | 7.8 g Na2S固体和7.8 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 | |
D. |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
20.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溶液 | |
B. | 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 |
C. | 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溶液 | |
D. | 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
17.下列与有机物有关的化学用语不恰当的是( )
A. | 乙烯的比例模型 | B. | 1,3-丁二烯的键线式: | ||
C. | 甲基的电子式: | D. | 乙醚的结构简式:CH3OCH3 |
14.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电负性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请仔细分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推测:
同主族的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变化的规律是: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
同周期中,电负性与原子半径的关系为: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电负性越大.
(2)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F(填元素符号);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0.8<Ca<1.2
(3)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ⅠA族(放射性元素除外)
元素 | H | Li | Be | B | C | N | O | F |
电负性 | 2.1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元素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K |
电负性 | 0.9 | 1.2 | 1.5 | 1.8 | 2.1 | 2.5 | 3.0 | 0.8 |
(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推测:
同主族的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变化的规律是: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
同周期中,电负性与原子半径的关系为: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电负性越大.
(2)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F(填元素符号);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0.8<Ca<1.2
(3)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ⅠA族(放射性元素除外)
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 ||||
Y | Z | W |
A. | 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 |
B. |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 |
C. |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 | |
D. |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