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
A.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C. 2-丁醇D. 2-甲基-3-丁炔

分析 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1,3,4-三甲苯,名称中取代基位次和不是最小,正确名称为1,2,4-三甲基苯,故A错误;
B、 2-甲基-2-氯丙烷,符合系统命名方法,故B正确;
C、为醇类,选取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命名为1号碳,正确的名称为2-丁醇,故C正确;
D、 2-甲基-3-丁炔名称中编号的起点错误,正确的名称为3-甲基-1-丁炔,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质系统命名方法的应用,选最长的主链,编最近的起点和官能团,写规范的名称,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6mol/L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HCl (aq)+NaOH(aq)=NaCl(aq)+H2O(l)△H=-57.3 kJ/mol.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C(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D(从下列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
HClNaOH平均值(t2-t1)/℃
126.226.026.129.5 
227.027.427.233.3
325.925.925.929.2
426.426.226.329.8
②近似认为0.6mol/L NaOH溶液和0.6mol/L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56.8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bcd.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将盐酸转移至小烧杯时洒了一部分在外面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16.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会因硫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2)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乙方案的实验.

①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Zn粒转移到稀硫酸中.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③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反应是放热的,气体未冷却(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3)乙同学拟选用图2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E接D接G(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乙同学滴入锥形瓶中的残余清液体积为amL,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为bmL(假设体系中气体为标准状况),残余清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frac{b-a}{22.4a}$(用a、b表示)
④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集气装置(图3)B(填A或B).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