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CCl4可由CH4反应得到,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 |
B. | 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 |
C. |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 |
D. | 证明CH3CH2CH=CHCH2CHO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方法:向其中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分析 A、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能生成四氯化碳;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烃类物质;
C、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乙醇能和碳酸钠溶液互溶,而乙酸乙酯不能;
D、C=C和-CHO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常用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故可以用四氯化碳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故A正确;
B、石油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都是碳氢化合物,故B正确;
C、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乙醇能和碳酸钠溶液互溶,而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且分层,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正确;
D、C=C和-CHO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醛基的还原性比碳碳双键的还原性更强,更先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积累,易错点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V2O5 是一种新型光电材料.某课题组模拟生产V2O5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Ⅰ.配制偏钒酸钠(NaVO3)溶液
(1)向V2O5 固体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边加热边搅拌至V2O5 固体完全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2OH-=2VO3-+H2O.
Ⅱ.沉钒
一定条件下向偏钒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加热、搅拌得到偏钒酸铵沉淀.如图为部分因素对沉钒率的影响.
(2)为了提高沉钒率,应调节溶液pH=8.0.已知偏钒酸铵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结合图中信息,生成偏钒酸铵沉淀的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该课题组对影响沉钒率的其他因素(除温度和pH)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氯化铵溶液的浓度
假设二:偏钒酸钠溶液浓度
…
(4)结合上述最佳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与结论.
限选试剂:0.5mol/L的偏钒酸钠溶液、1mol/L的氯化铵溶液、蒸馏水,常见实验仪器任选.(提示:沉钒率可用专用仪器测定并计算)
Ⅲ.热分解
(5)偏钒酸铵灼烧产生五氧化二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VO3$\frac{\underline{\;△\;}}{\;}$2NH3↑+H2O↑+V2O5.
Ⅰ.配制偏钒酸钠(NaVO3)溶液
(1)向V2O5 固体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边加热边搅拌至V2O5 固体完全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2OH-=2VO3-+H2O.
Ⅱ.沉钒
一定条件下向偏钒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加热、搅拌得到偏钒酸铵沉淀.如图为部分因素对沉钒率的影响.
(2)为了提高沉钒率,应调节溶液pH=8.0.已知偏钒酸铵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结合图中信息,生成偏钒酸铵沉淀的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该课题组对影响沉钒率的其他因素(除温度和pH)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氯化铵溶液的浓度
假设二:偏钒酸钠溶液浓度
…
(4)结合上述最佳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与结论.
限选试剂:0.5mol/L的偏钒酸钠溶液、1mol/L的氯化铵溶液、蒸馏水,常见实验仪器任选.(提示:沉钒率可用专用仪器测定并计算)
实验步骤与结论: |
(5)偏钒酸铵灼烧产生五氧化二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VO3$\frac{\underline{\;△\;}}{\;}$2NH3↑+H2O↑+V2O5.
1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生成SO2的量 | |
B. |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 |
C. | 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 |
D. | 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
12.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4C与14N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 |
B. | H、D、T互为同位素 | |
C. | 14C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 |
D. | 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 |
B. | 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 |
C. |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
D. |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失去的电子数就越多 |
16.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再加热 ⑥加入NaOH溶液,调PH至碱性( )
A. | ④②⑥③⑤ | B. | ①⑤②⑥④③ | C. | ①④②⑥③⑤ | D. | ①②④⑤③⑥ |
13.X、Y均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 XY2 | B. | X2Y3 | C. | X2Y | D. | XY |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 |
B. |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 |
C. |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酸碱中和之后应读取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 | |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