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N2: | B. | NH3 | C. | H2O H+[:O:]2-H+ | D. | NaCl |
分析 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每个氮原子还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
B.氨气分子的氮原子中含有1对孤电子对;
C.水是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
D.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
解答 解: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每个氮原子还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所以氮气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氨气分子的氮原子中含有1对孤电子对,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水是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钠离子形成离子符号形式,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即氯化钠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与重要的考点,该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程度,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固体 | |
B. | 检验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可以用KSCN溶液 | |
C. |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随后使之褪色 | |
D. | 普通玻璃的组成可用Na2O•CaO•6SiO2表示,是纯净物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反应Cu+H2SO4$\frac{\underline{\;电解\;}}{\;}$CuSO4+H2↑可推出Cu的还原性比H2的强 | |
B. | 因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2+2NaClO3═2NaIO3+Cl2不能发生 | |
C. |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
D. | 在2Na+2C+2NH3=2NaCN+3H2↑反应中的还原剂为C和Na |
3.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并用来生产Zn(NO3)2•6H2O晶体,其工艺流程为: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锌的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增大硝酸浓度、将锌废渣粉碎等).
(2)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在“除杂I”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H2O2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5.2~5.4.当pH=5时,溶液中c(Fe3+)=2.6×10-12 mol•L-1.(常温下Ksp[Fe(OH)3]=2.6×10-39).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3+沉淀完全.
(4)加入Zn粉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u2+.“操作A”的名称是冷却.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Cu(OH)2 | Zn(OH)2 |
开始沉淀的pH | 3.3 | 1.5 | 6.5 | 4.2[ | 5.4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3.7 | 9.7 | 6.7 | 8.0 |
(2)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在“除杂I”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H2O2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5.2~5.4.当pH=5时,溶液中c(Fe3+)=2.6×10-12 mol•L-1.(常温下Ksp[Fe(OH)3]=2.6×10-39).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3+沉淀完全.
(4)加入Zn粉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u2+.“操作A”的名称是冷却.
13.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字母代表元素,分析正确的是( )
A. | R在周期表的第15列 | |
B. | 元素Y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小于元素Q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 |
C. | 简单离子的半径:X>Z>M | |
D. | Z的单质能从M与Q元素构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M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 |
B. | 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 |
C. | 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做键长 | |
D. | H-Cl的键能为431.8KJ/mol,H-I的键能为298.7 KJ/mol,这可以说明HCl比HI分子稳定 |
1.蛇纹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程如下:
Ⅰ.制取粗硫酸镁:用酸液浸泡蛇纹石矿粉,过滤,并在常温常压下结晶,制得粗硫酸镁(其中常含有少量Fe3+、Al3+、Fe2+等杂质离子)
Ⅱ.提纯粗硫酸镁,将粗硫酸镁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适量的0.1mol•L-1H2O2溶液,再调节溶液pH至7~8,并分离提纯.
Ⅲ.制取氢氧化镁,向步骤I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已知: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pH
请回答:
(1)步骤Ⅱ中加入适量的0.1mol•L-1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可用于调节溶液pH至7~8的最佳试剂是A(填字母序号)
A.MgO B.Na2CO3 C.蒸馏水 D.NaOH
(2)工业上常以Mg2+的转化率为考查指标,确定步骤Ⅲ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过程的适宜条件.其中,反应温度与Mg2+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步骤Ⅲ中制备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H4+.根据图中所示50℃前温度与Mg2+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可判断此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图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Mg2+转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过高时,氨水受热分解,浓度降低,Mg2+转化率下降.
Ⅰ.制取粗硫酸镁:用酸液浸泡蛇纹石矿粉,过滤,并在常温常压下结晶,制得粗硫酸镁(其中常含有少量Fe3+、Al3+、Fe2+等杂质离子)
Ⅱ.提纯粗硫酸镁,将粗硫酸镁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适量的0.1mol•L-1H2O2溶液,再调节溶液pH至7~8,并分离提纯.
Ⅲ.制取氢氧化镁,向步骤I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已知: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pH
Fe3+ | Al3+ | Fe2+ | Mg2+ | |
开始沉淀时 | 1.5 | 3.3 | 6.5 | 9.4 |
沉淀完全时 | 3.7 | 5.2 | 9.7 | 12.4 |
(1)步骤Ⅱ中加入适量的0.1mol•L-1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可用于调节溶液pH至7~8的最佳试剂是A(填字母序号)
A.MgO B.Na2CO3 C.蒸馏水 D.NaOH
(2)工业上常以Mg2+的转化率为考查指标,确定步骤Ⅲ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过程的适宜条件.其中,反应温度与Mg2+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步骤Ⅲ中制备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H4+.根据图中所示50℃前温度与Mg2+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可判断此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图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Mg2+转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过高时,氨水受热分解,浓度降低,Mg2+转化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