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为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B2-和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E核外有五个单电子,B、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和A、D形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时制取气态单质D.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E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2.
(2)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的原因是HF中含有氢键.
(3)元素B与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O;D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的B的单质的制取,此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此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B-D-B的键角<109.50°(填“>”“<”或“=”)
(4)B与C形成的化合物C2B的晶胞如图.其中B2-的配位数为8,以相距一个C+最近的所有B2-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该化合物与MgO相比,熔点较高的是MgO
(5)已知该化合物的晶胞边长为x pm,则a位置与b位置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xpm.
分析 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为前四周期的元素,
其中B2-和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B位于第VIA族,C位于第IA族;
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则D元素上以周期同主族元素氢化物含有氢键,则D位于第三周期,C原子序数小于D,则C位于第三周期、B位于第二周期,所以C是Na元素、B是O元素;
E核外有五个单电子,B、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A、D形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时制取气态单质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则E是Mn元素、A是H元素、D是Cl元素;
(1)E是Mn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E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
(3)B是O元素、D是Cl元素,元素B与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O元素;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氯酸根离子空间构型;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孤电子对对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
(4)O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2O的晶胞如图,该晶胞中黑色球是8个、白色球个数=8×$\frac{1}{8}$+6×$\frac{1}{2}$=4,所以白色球和黑色球个数之比=4:8=1:2,则黑色球表示钠离子、白色球表示氧离子,其中O2-的配位数=8,以相距一个Na+最近的所有O2-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离子晶体熔沸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
(5)a、b离子之间的距离为该晶胞体长的$\frac{1}{4}$.
解答 解: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为前四周期的元素,
其中B2-和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B位于第VIA族,C位于第IA族;
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则D元素上以周期同主族元素氢化物含有氢键,则D位于第三周期,C原子序数小于D,则C位于第三周期、B位于第二周期,所以C是Na元素、B是O元素;
E核外有五个单电子,B、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A、D形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时制取气态单质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则E是Mn元素、A是H元素、D是Cl元素;
(1)E是Mn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Mn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2)D是Cl元素,其上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是F元素,HF中含有氢键、HCl中不含氢键,所以HF熔沸点较高,故答案为:HF中含有氢键;
(3)B是O元素、D是Cl元素,元素B与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O元素;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Cl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frac{1}{2}$×(7+1-3×2)=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结构;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氯酸根离子之间含有共价键;孤电子对对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则B-D-B的键角<109.50°,
故答案为:O;三角锥形;共价键;<;
(4)O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2O的晶胞如图,该晶胞中黑色球是8个、白色球个数=8×$\frac{1}{8}$+6×$\frac{1}{2}$=4,所以白色球和黑色球个数之比=4:8=1:2,则黑色球表示钠离子、白色球表示氧离子,其中O2-的配位数=8,以相距一个Na+最近的所有O2-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离子晶体熔沸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钠离子半径大于镁离子,钠离子所带电荷小于镁离子,所以氧化镁晶格能较大,则MgO熔沸点较高,故答案为:8;立方体;MgO;
(5)晶胞的边长为x pm,晶胞的体长=$\sqrt{{x}^{2}+{x}^{2}+{x}^{2}}$pm=$\sqrt{3}$xpm,a、b离子之间的距离为该晶胞体长的$\frac{1}{4}$,则ab离子之间距离=$\frac{1}{4}$×$\sqrt{3}$xpm=$\frac{\sqrt{3}}{4}$xpm,
故答案为:$\frac{\sqrt{3}}{4}$x.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微粒空间构型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电负性等知识点,这些都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及空间想象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题目难度中等.
A. | 第一电离能 | B. | 原子半径 | C. | 吸引电子的能力 | D. | 化合价 |
A. | 简单离子半径:W>Y>Z | |
B. | X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 |
C. | 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D. | 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W的弱 |
A. | 100KJ | B. | 60KJ | C. | 50KJ | D. | 30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