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向一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A和0.2molB,一定条件下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3C(g)+D(g)  (△H<0)经过30min反应达到平衡.
(1)升高温度,v(正)<v(逆)(填“>”“<”或“=”),平衡逆反应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或“不移动”).
(2)加入催化剂,v(正)增大、v(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c}^{3}(C)}{{c}^{2}(A).c(B)}$(写表达式),升高温度K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平衡时A的浓度为0.02mol/L,则A的转化率为:80%,反应速率v(C)=0.0405mol/(L.min)mol/(L•min).
(5)若开始时加入0.1mol B、0.3mol C、0.1mol D,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平衡时c(A)=0.02mol/L(填“>”“<”或“=”,下同)
(6)若将容器体积变为1L,保持温度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c(A)>0.04mol/L.

分析 (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3)化学平衡常数K=$\frac{{c}^{3}(C)}{{c}^{2}(A).c(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4)平衡时A的浓度为0.02mol/L,剩余A的物质的量=0.02mol/L×2L=0.0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frac{0.2mol-0.02mol/L×2L}{2L}}{30min}$=0.0027mol/(L.min),根据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得C的反应速率为;
(5)将D、C完全转化为A、B知,生成A、B物质的量分别是0.2molA、0.1molB,所以与原来加入A、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为等效平衡;
(6)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 解:(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3)化学平衡常数K=$\frac{{c}^{3}(C)}{{c}^{2}(A).c(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降低、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frac{{c}^{3}(C)}{{c}^{2}(A).c(B)}$;减小;
(4)平衡时A的浓度为0.02mol/L,剩余A的物质的量=0.02mol/L×2L=0.04mol,A的转化率=$\frac{0.2mol-0.04mol}{0.2mol}×100%$=80%,A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frac{0.2mol-0.02mol/L×2L}{2L}}{30min}$=0.0027mol/(L.min),根据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C的反应速率0.0405mol/(L.min),
故答案为:80%;0.0405mol/(L.min);
(5)将D、C完全转化为A、B知,生成A、B物质的量分别是0.2molA、0.1molB,所以与原来加入A、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为等效平衡,所以c(A)=0.02mol/L,
故答案为:=;
(6)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c(A)>0.04mol/L,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会根据反应方程式特点确定平衡移动方向,难点是平衡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已知锌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某学生为了探究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所用稀盐酸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锌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用量为6.50g.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稀盐酸的用量为25.0mL.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空白项),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编号T/K锌规格盐酸浓度/mol•L-1实验目的
298粗颗粒2.0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锌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  
308  
298  
(2)实验①记录如下:
时间(S)102030405060708090100
氢气体积
(ml)
16.839.267.2224420492.8520.8543.2554.4560
①计算在30-40s范围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0.56mol/(L•s).(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即0~10S、10~20S、20~30S、30~40S、40~50S…)为40~50S,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
③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90~100s,可能原因是盐酸浓度降低.
(3)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
A.蒸馏水    B.CuCl2溶液    C.NaCl溶液
你认为他上述做法中可行的是AC(填相应字母);
(4)已知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5)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草酸亚铁(Fe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加热草酸亚铁可得到CO、CO2和FeO.某研究小组欲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加热仪器未画出).

(1)确定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用酒精灯微热A处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到F处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观察到F中的导管内有一端水柱;该套装置中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frac{\underline{\;\;△\;\;}}{\;}$CO2↑+CO↑+FeO;
(3)A、E两外均需要加热,其加热的先后顺序是先加热A,后加热E;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CO2;C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除尽;D中试剂是浓硫酸,若不是通过观察E中现象的变化来判断气体产物中有CO,则判断气体产物中有CO的实验现象是C中无明显现象而F中石灰水变浑浊;
(4)某同学取适量的A中已充分分解后的固体溶于已除去溶解氧的纯稀硫酸中,无意中他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到该溶液中,结果发现溶液变红色,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导致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可能是:①生成的FeO被O2氧化;②草酸亚铁中混有+3价的铁的化合物.为验证假设①的正确性,只需要对上述装置进行改进即可,改进的方法是将A中硬质玻璃管的橡皮塞改为连接有导管及止水夹的橡皮塞,加热A处前先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的N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