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实验探究】
(l)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S04所起的作用是氧化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的H2S04完全参加反应,则消耗碳的质量是1.2g,(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同时产生的CO2的体积是(标况下)2.24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SO2(或二氧化硫)气体.
(3)B装置的作用是列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尽S02气体.
(4)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C02气体,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填“白色”或“黄色”).
【实验讨论】
(5)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右图中a装置,以确定S0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6)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A,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C.(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顼)
A.酸雨 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7)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国民的共识.请你举一个体现低碳理念的事例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分析 (1)硫酸的化合价从+5变为+4,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表现了氧化性,作氧化剂;根据反应计算出消耗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出消耗C的质量,根据V=nVm计算出生成的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硫;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5)用品红溶液具有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气体;
(6)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气体,会组成酸雨现象;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为二氧化碳;
(7)从减少化石燃料、节约能源等方面考虑可以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解答 解:(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反应中硫酸分子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含有,所以浓H2S04所起的作用为氧化剂;若有0.2mol的H2S04完全参加反应,则消耗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12g/mol×0.1mol=1.2g,同时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11mol,标况下0.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0.1mol=2.24L,
故答案为:氧化剂; 1.2;2.24L;
(2)反应中有二氧化硫生成,则图一的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SO2,
故答案为:褪色; SO2(或二氧化硫);
(4)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故答案为:白色;
(5)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图2中的a-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是否除尽,
故答案为:a;
(6)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酸雨,所以A正确;
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A;C;
(7)体现低碳理念的事例有:①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②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故答案为: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如: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检验二氧化碳时,必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为易错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89 | 0.102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 |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
B. | 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 |
C. |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 |
D. | 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
一 | ① | |||||||
二 | ② | ③ | ④ | |||||
三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2)表中最不活泼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物质是NaOH,酸性最强的物质是HClO4.
(4)④、⑤、⑥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a+>Al3+,④、⑧、⑨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F-.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X、Y、Z、M、N可发生以图反应: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W | |||||||
X | Y | Z |
A. | 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 |||||||||||
B. |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H=+566.0kJ/mol
| |||||||||||
C. | 已知则可以计算CH3-CH3(g)→CH2=CH2(g)+H2(g);△H=+125.6 kJ/mol | |||||||||||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O]•[{H}_{2}O]}{[C{O}_{2}]•[{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Ⅱ)难溶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既存在溶解平衡又存在电离平衡.
已知Cu(OH)2═Cu2++2OH-,KSP=c(Cu2+)•[c(OH-)]2=2×l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
(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1,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沉淀pH使之大于5.
(2)要使0.2mol•L-1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