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中五种常见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基态原子核外三个能级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 |
B | 其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
C | 单质为常见金属,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
D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 |
E | 有多种化合价,有一种氧化物为黑色磁性晶体 |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ⅣA族;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S2->O2->Al3+,A、B、D的气态氢化物是最稳定的是H2O (写分子式).
(3)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A为最低价.该化合物下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3+12HCl═4AlCl3+3CH4.
(4)处理含AO、D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D.
已知:2AO(g)+O2(g)=2AO2(g)△H=-566.0kJ•mol-1
D(s)+O2(g)=DO2(g)△H=-296.0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分析 A元素原子基态原子核外三个能级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A为碳元素;B元素的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故B为氧元素;C元素单质为常见金属,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故C为Al元素;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n=2,故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4,故D为S元素;E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E为Fe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元素原子基态原子核外三个能级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A为碳元素;B元素的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故B为氧元素;C元素单质为常见金属,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故C为Al元素;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n=2,故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4,故D为S元素;E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E为Fe元素,
(1)A为碳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E为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1s22s22p63s23p63d64s2;
(2)B、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Al3+、S2-,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Al3+,非金属性O>S,故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H2O>H2S,
故答案为:S2->O2->Al3+;H2O;
(3)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为Al4C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3+12HCl═4AlCl3+3CH4,故答案为:Al4C3+12HCl═4AlCl3+3CH4;
(4)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0kJ•mol-1,
②、S(s)+O2(g)=SO2(g)△H=-296.0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得2CO(g)+SO2(g)=S(s)+2CO2(g)△H=(-566.0kJ•mol-1)-(-296.0kJ•mol-1)=-270kJ•mol-1,
故答案为: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半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A. | 酸 | B. | 氧化物 | C. | 碱 | D. | 混合物 |
A. | 12个 | B. | 22个 | C. | 16个 | D. | 20个 |
A. | 所含的质子数=A-n | B. | 所含电子数=Z+n | ||
C. | 所含的中子数=A-Z | D. | 质量数=Z+A |
A. |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2H2(g)+O2(g)△H=+285.5kJ/mo1 | |
B. | 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时放出890kJ热量,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rac{1}{2}$CH4(g)+O2(g)=$\frac{1}{2}$CO2(g)+H2O(1)△H=-445kJ/mol | |
C. | 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1,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1 | |
D. | HF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57.3kJ/mol |
A. | Al | B. | Al2O3 | C. | Fe | D. | Fe2O3 |
弱电解质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CO3 | NH3.H2O |
电离平衡常数 | 1.8×l0-5 | 4.9×l0-10 | K1=4.3×l0-7K2=5.6×l0-11 | 1.8×l0-5 |
(1)CH3COO-、CN-、CO32-结合质子(即H+)的能力大小顺序CO32->CN->CH3COO-;25℃时,有等浓度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CN溶液、③NaH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填序号).
(2)Na2CO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Na+)>c(CO32-)>c(OH-)>c(HCO3-)>c(H+).
(3)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N-+H2O=HCN+HCO3-
(4)室温下,向盛一定量的稀氨水烧杯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等于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1、0.1mol•L-1,则c(OH-)甲﹕c(OH-)乙小于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2)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0.1mol/(L•min).
(3)除本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外,可行的方案还有相同时间内测定生成H2的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测定Zn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写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