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已知25℃时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弱电解质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CO3 | NH3.H2O |
电离平衡常数 | 1.8×l0-5 | 4.9×l0-10 | K1=4.3×l0-7K2=5.6×l0-11 | 1.8×l0-5 |
(1)CH3COO-、CN-、CO32-结合质子(即H+)的能力大小顺序CO32->CN->CH3COO-;25℃时,有等浓度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CN溶液、③NaH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填序号).
(2)Na2CO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Na+)>c(CO32-)>c(OH-)>c(HCO3-)>c(H+).
(3)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N-+H2O=HCN+HCO3-
(4)室温下,向盛一定量的稀氨水烧杯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等于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1、0.1mol•L-1,则c(OH-)甲﹕c(OH-)乙小于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 (1)相同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其越难电离,其酸根越容易结合氢离子;三种物质都是盐溶液,根据越弱越水解进行判断;
(2)碳酸为弱酸,则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
(3)由于酸性:HCN>NaHCO3,则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HCN;
(4)醋酸铵中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
(5)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
解答 解:(1)相同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其越难电离,其酸根越容易结合氢离子,所以CH3COO-、CN-、CO32-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顺序是CO32->CN->CH3COO-;
已知酸性:CH3COOH>H2CO3>HCN,则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相同条件下,浓度相同的五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故答案为:CO32->CN->CH3COO-;②③①;
(2)碳酸为弱酸,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原因是碳酸根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水电离生成氢氧根的浓度,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Na2CO3在溶液中存在:Na2CO3 =2Na++CO32-;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H2O?H++OH-;由于盐类的水解程度很小,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O32-)>c(OH-)>c(HCO3-)>c(H+),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c(Na+)>c(CO32-)>c(OH-)>c(HCO3-)>c(H+);
(3)由于酸性:HCN>NaHCO3,则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HCN,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HCN+HCO3-;
故答案为:CN-+CO2+H2O=HCN+HCO3-;
(4)氨水和醋酸恰好中和时生成醋酸铵,醋酸铵中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显中性,则pH=7,故答案为:等于;
(5)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氨水的浓度越大,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的浓度的10倍,由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小于10,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强弱与水解的关系,并利用电离与水解来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的关系,学生应明确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来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A. | 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 |
B. |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 |
C. | 1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 | |
D. |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
A. |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 |
B. |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SO4溶液 | |
C. | 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 |
D. | 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基态原子核外三个能级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 |
B | 其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
C | 单质为常见金属,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
D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 |
E | 有多种化合价,有一种氧化物为黑色磁性晶体 |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ⅣA族;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S2->O2->Al3+,A、B、D的气态氢化物是最稳定的是H2O (写分子式).
(3)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A为最低价.该化合物下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3+12HCl═4AlCl3+3CH4.
(4)处理含AO、D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D.
已知:2AO(g)+O2(g)=2AO2(g)△H=-566.0kJ•mol-1
D(s)+O2(g)=DO2(g)△H=-296.0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A. | 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 | |
B. | 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硫酸铜(锌粉) | |
C. | 二氧化硅中混有石灰石粉末(盐酸) | |
D. | 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小苏打溶液) |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1 | ||||||||
2 | G | H | D | |||||
3 | B | C | E | |||||
4 | F | A |
(2)C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用电子式表示AD2的形成过程;
(4)A-H八种元素中(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K;单质的氧化性最强的元素是F;
②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ClO4;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KOH.
(一)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通过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的CO2和CO,A、B、C中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①B中盛装的试剂Ca(OH)2或Ba(OH)2(填化学式);
②A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除去H2C2O4,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二)探究草酸的酸性
将0.01mol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C2O42-+H2O?HC2O4-+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Ⅰ实验前先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反应原理:□MnO${\;}_{4}^{-}$+□H2C2O4+□6H+=□Mn2++□CO2↑+□H2O
①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②滴定时KMnO4溶液应盛装于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Ⅱ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编号 | H2C2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 | 温度 | ||
浓度(mol/L) | 体积(mL) | 浓度(mol/L) | 体积 (mL) | ||
① | 0.10 | 2.0 | 0.010 | 4.0 | 25 |
② | 0.20 | 2.0 | 0.010 | 4.0 | 25 |
③ | 0.20 | 2.0 | 0.010 | 4.0 | 50 |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①和②
(2)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2.请解释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A. | 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别Na2CO3和NaHCO3粉末 | |
B. | 用如图装置进行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2 | |
C. | 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SO42ˉ可先加氯化钡,再加稀盐酸 | |
D. |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可依次加入H2O、NaOH、BaCl2、Na2CO3,过滤再加入HCl |
A. | HX | B. | H2X | C. | XH3 | D. | XH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