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形成的,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金属锂作电池的负极,石墨作电池的正极 | |
B. | 电解质溶液中不能混入水,必须与空气隔绝 | |
C. | 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 | |
D. | 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的硫物质的量之比为4:1 |
分析 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L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所以Li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
A.Li失电子作还原剂,被氧化;
B.Li性质较活泼,易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易被氧气氧化;
C.SOCl2生成Li2SO3,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都是+4价;
D.根据方程式知,放电时,4molLi失去4mol电子,析出1molS.
解答 解: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L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所以Li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
A.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该原电池中,锂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则电子从锂沿导线流向正极石墨,故A正确;
B.Li性质较活泼,易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SOCl2无法参加反应,所以电解质为非水溶液,易被氧气氧化所以与空气隔绝,故B正确;
C.SOCl2生成Li2SO3,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都是+4价,所以SOCl2不是被还原生成Li2SO3,故C错误;
D.根据方程式知,放电时,4molLi失去4mol电子,析出1molS,则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考高频点,会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确定正负极及发生的反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道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及原因,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可逆反应 mA(g)+nB(g)?pC(g),在不同温度T、压强p下,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分数x(C)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吸热反应,m+n<p | B. | 吸热反应,m+n>p | C. | 放热反应,m+n<p | D. | 放热反应,m+n>p |
2.甲、乙、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A、B、C为常见的化合物.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I)A和B都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A和B的浓溶液后相互靠近,会看到白烟.
(II)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有关数据为:
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电子式为:
(2)甲与乙反应生成A的速率为:v(甲)=0.6mol/(L•s).
(3)写出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NH4++OH-$\frac{\underline{\;\;△\;\;}}{\;}$H2O+NH3↑.
(I)A和B都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A和B的浓溶液后相互靠近,会看到白烟.
(II)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有关数据为:
项目 | 甲 | 乙 | A |
起始时 | 3mol/L | 3mol/L | 0 |
2s末 | 1.8mol/L | 2.6mol/L | 0.8mol/L |
(1)丙的电子式为:
(2)甲与乙反应生成A的速率为:v(甲)=0.6mol/(L•s).
(3)写出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NH4++OH-$\frac{\underline{\;\;△\;\;}}{\;}$H2O+NH3↑.
6.分子式为C5H10Cl2的有机分子中,所含有的甲基数不可能为( )
A. | 1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
4.某化学反应2A (g)≒B(g)+D(g) 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 的浓度(mol•L-1) 随反应时间 (min) 的变化情况如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3mol•L-1•min-1,反应经40min就达到平衡.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
(3)实验4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填“快”或“慢”),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
实验 序号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1.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1)实验1中,在10~20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3mol•L-1•min-1,反应经40min就达到平衡.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
(3)实验4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填“快”或“慢”),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
8.2001年3月发现硼化镁在39K时呈超导性,可 能是人类对超导认识的新里程碑.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镁一层硼的相间排列,如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根据下图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为( )
A. | MgB | B. | MgB2 | C. | Mg2B | D. | MgB6 |
9.已知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破坏1mol N≡N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H-H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Q1+3Q2>6Q3 | B. | Q1+3Q2<6Q3 | C. | Q1+Q2<Q3 | D. | Q1+Q2=Q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