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矩形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0,0)、C(0,3),直线与BC相交于点D,抛物线y=ax2+bx经过A、D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D,试判断△OA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对称轴与OD、x轴分别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y=-x2+x.;(2)△OAD是直角三角形.(3)(5,0)或(5,-15)
【解析】
试题(1)根据题意可得出点D的纵坐标为3,代入直线解析式可得出点D的横坐标,从而将点D和点A的坐标代入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分别求出OA、OD、AD的长度,继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OAD是直角三角形.
(3)①由图形可得当点P和点N重合时能满足△OPM∽△ODA,②过点O作OD的垂线交对称轴于点P′,此时也可满足△P′OM∽△ODA,利用相似的性质分别得出点P的坐标即可.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点D的纵坐标为3,
∵点D在直线上,
∴点D的坐标为(9,3),
将点D(9,3)、点A(10,0)代入抛物线可得:
,
解得: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点D坐标为(9,3),点A坐标为(10,0),
∴OA=10,OD=,AD=,
从而可得OA2=OD2+AD2,
故可判断△OAD是直角三角形.
(3)①由图形可得当点P和点N重合时能满足△OPM∽△ODA,
此时∠POM=∠DOA,∠OPM=∠ODA,
故可得△OPM∽△ODA,OP=OA=5,
即可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5,0)
②过点O作OD的垂线交对称轴于点P′,此时也可满足△P′OM∽△ODA,
由题意可得,点M的横坐标为5,代入直线方程可得点M的纵坐标为,
故可求得OM=
∵∠OP′M+∠OMN=∠DOA+∠OMN=90°,
∴∠OP′M=∠DOA,
∴△P′OM∽△ODA,
故可得,
即
解得:MP′=,
又∵点M的纵坐标=,
∴P′N==15,
即可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5,-15)
综上可得存在这样的点P,点P的坐标为(5,0)或(5,-15)
【题目】如图,C是的一定点,D是弦AB上的一定点,P是弦CB上的一动点.连接DP,将线段PD绕点P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射线与交于点Q.已知,设P,C两点间的距离为xcm,P,D两点间的距离,P,Q两点的距离为.
小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 0 | 1 | 2 | 3 | 4 | 5 | 6 |
/cm | 4.29 | 3.33 | 1.65 | 1.22 | 1.50 | 2.24 | |
/cm | 0.88 | 2.84 | 3.57 | 4.04 | 4.17 | 3.20 | 0.98 |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连接DQ,当△DPQ为等腰三角形时,PC的长度约为_____c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