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有一小瓶实验课后剩余的固体,其中可能混有少量、、、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为了不浪费药品,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图为同学们可能进行过的一些操作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依次进行以下实验确定杂质的成分
步骤 | 上图实验编号 | 实验现象 |
1 | ____________ |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
2 | ③、④ |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
3 | ①或_______ | (略) |
实验结论:固体中只有和两种杂质。
(实验二)除去杂质,得到溶液作为氮肥施用到校园的花园里。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硝酸必须足够但不宜过多,为更好地控制稀硝酸的用量,应采用以下具体操作:
把瓶内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足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先进行上图实验__________(填编号),再进行上图实验④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答案】② ⑦ ①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解析】
实验一:
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溶于稀硝酸;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以固体中不含氯化铜,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开始有白色沉淀,后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固体中有碳酸钠、没有硫酸镁,最后能使酚酞试纸变红的只有氢氧化钠,所以:
步骤 | 上图实验编号 | 实验现象 |
1 | ② |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
2 | ③、④ |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
3 | ①或⑦ | (略) |
实验结论:固体中只有和两种杂质。
实验二:
要除去杂质和,得到溶液,先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上图实验①),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再滴加适量稀硝酸(上图实验④),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题目】常温下,下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转化关系图 |
A | CaCO3 | Ca(OH)2 | CaCl2 | |
B | CuO | H2O | O2 | |
C | NaCl | NaNO3 | NaOH | |
D | CO2 | H2O | H2CO3 |
A.AB.BC.CD.D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乙同学: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与红磷相同)。
②该实验准确得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④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_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