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铜丝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加热完后应立即观察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
D.实验中反复推拉针管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氧气完全反应 |
C
解析试题分析:A.铜丝的量不足,会使得氧气没有全部被消耗,从而确实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如果装置漏气,外界的空气进入或装置内气体逸出,都无法测出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加热完后应立即观察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错误。应等到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再读取数值记录数据,否则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处于受热膨胀情况下,测得的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不准确;D.实验中反复推拉针管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氧气完全反应,正确。这样可以使氧气与加热的铜丝充分接触,使得反应更完全。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改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课 外 实 验 | ||||
实验 结论 | 说明蜡烛 含有炭黑 |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 可做酸碱指示剂 | 说明小苏打和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说明组成蛋壳的物质 里含有碳酸根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结论 |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 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 |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
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 |
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
D.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