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结论 |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 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 |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
D
解析试题分析: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是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浓度,A错;B只能说明白烟和蜡烛都具有可燃,错误;C实验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错误;D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是正确的。
考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分子的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A.氧化铜和木炭:看颜色 | B.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 |
C.硬水与软水:加明矾 | D.: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①C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O4、FeO、Fe;
③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
④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 、c. 。
【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
【反思与评价】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5)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
A.收集CO B.吸收CO2 C.检验CO2
【实践应用】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用CO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
(6)上述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 g;
(7)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需要有计算过程)
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铜丝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加热完后应立即观察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
D.实验中反复推拉针管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氧气完全反应 |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硫酸镁溶液中的硫酸 |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B | 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钠固体混合物I |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
C |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 |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鉴别羊毛织物和涤纶织物, |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
C.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铁丝和铝丝 | D.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