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A
解析试题分析: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或空气是否有关,故选A,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乙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乙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
C.可能只有甲烷 |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
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铜丝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加热完后应立即观察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
D.实验中反复推拉针管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氧气完全反应 |
下列化学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小明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B.小颖用锌、铁、铜和稀盐酸确定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C.小聪在20℃配制36%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
D.小青将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氧化铜粉的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得到纯净的铜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 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
C |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 |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