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7江苏徐州)我国“嫦娥奔月”工程已开始实施.假若宇航员将质量为m的金属球带到月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重力为G',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应具有的速率为 ( )
A. B. C. D.
答案 A
2、3、…8、为卫星运行中的八次点火位置)①卫星第2、3、4次
点火选择在绕地球运行轨道的近地点,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远地点高度;②卫星沿椭圆轨道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③卫星沿椭圆轨道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④卫星沿椭圆轨道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卫星中的科考仪器处于超重状态;⑤卫星在靠近月球时需要紧急制动被月球所捕获,为此实施第6次点火.则此次发动机喷气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相反,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①③
答案 D
1.(08辽宁五校期末)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成功发
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卫星经过八次点火变轨后,绕月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图中所示为探月卫星运行轨迹的示意图(图中1、
13.(08唐山教学质检)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绕”“落”“回”发展战略.“绕”即环绕月球进行月表探测;“落”是着月探测;“回”是在月球表面着陆,并采样返回,第一步“绕”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实现,第二步“落”、第三步“回”,计划分别于2012年、2017年前后实施.假设若干年后中国人乘宇宙飞船探索月球并完成如下实验:①当飞船沿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环绕时测得环绕一周经过的路程为s;②当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后,科研人员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自由释放一个小球,并测出落地时间为t.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根据以上信息,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月球的质量M.
答案 (1) (2)
题组二
12.(08北京西城抽样测试)2007年10月24日,我国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经过3次近月制动,卫星于11月7日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为了测量月球的密度,宇航员用单摆进行测量:测出摆长为l,让单摆在月球表面做小幅度振动,测出振动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求:
(2)月球的密度ρ.
11.(08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一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密
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
球,上端固定在O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1、F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各种阻力.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星球的密度ρ.
答案 (1)
(2)
10.(2007海南三亚)几十亿年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只能看到月貌的56%,由于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月球的背面被蒙上了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试通过对月球运动的分析,说明人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 ( )
A.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的公转周期与月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9.(0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常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与很久很久以前相比,目前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 )
A.半径比以前的大 B.周期比以前的小
C.速率比以前的大 D.角速度比以前的小
答案 AD
8.(08江西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
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
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
圆形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用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加
速度,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 T2 > T3 B.T1 < T2 < T3
C.a1 > a2 > a3 D.a1 < a2 < a3
7.(2006广东湛江)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g'=0 B.g'= C.N = 0 D.N=
答案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