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2)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
(3)(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方面啊。
文言文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象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
14、B(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3、B
12、A(两个“于”字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C、第一个“而”字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因果关系。D、第一个“乃”字是“于是、就”的意思,表承接;第二个“而”字是“是、在”的意思,表判断。)
11、C(“周”是“环抱”、“围绕”的意思。)
9.D(“出思想出产品出‘机器人’”是结果,不是原因) 10.C(排除①③,③中“解体”程度过重,和原文“解构”意思不同)
7.C 8.D
6.C(A、“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B、用错关联词,“互相配合做某件事”与“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应把“和”改为“或”D.有歧义: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1.B 2.D 3.B 4.D 5.B
24.(3分)
七、(60 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