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该题为选做题,分为A、B两题,任选一题,如果都做只看第一题,共5分)
脱酸素剂 不能用微波炉加热 不能食用(Don’t eat) |
A题:小明从某食品包装袋中取出一小包物质,部分标签如右图:
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这包脱酸剂的成份。请你和他一起来进行探究,并完成
下面的实验报告。
①假设1: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显碱性;
假设2: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
请问:以上两种假设是否合理?为什么? 。
②根据假设1,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出这包脱酸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加入水并滴入2滴无色酚酞。 |
脱酸素剂几乎没有溶解,无色酚酞也没有变红色。 |
原假设1是否成立? |
③根据假设2,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另取出这包脱酸素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说明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也可能是 类物质。 |
2.再取出这包脱酸素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把
。 |
听到爆鸣声,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
说明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
。 |
B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点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我们周围可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苏州市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 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呈弱碱性),滴入几滴_______指示剂,溶液呈浅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
(2) 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并密封,然后分别到操场、教室和宿舍三个地点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入口,充分振荡;再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上述实验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反应。
(3) 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抽气次数(n) |
空气中的CO2的体积分数 |
结论 |
操场 |
2006.3.2 /17:00 |
54 |
0.030% |
|
教室 |
2006.3.2 /17:00 |
36 |
0.045% |
|
宿舍 |
2006.3.2 /17:00 |
45 |
|
根据上述结论,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以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